上古期间的人们,知识储备不多,想象力却很丰富,还喜好动不动就搞个崇拜。

于是就把玉轮,当作神一样来敬拜。

只不过那时候的祭月,是在秋分这一天。
而秋分这个节令,不是很固定,有时候有玉轮,有时候连个月牙都看不到。

明明是祭月,却没有玉轮?

6首中秋古诗6种团聚心情你正在经历哪一种

终于古人也看不下去了,就把祭月活动,挪到了农历的八月十五。

这下好了,只要不阴天,玉轮便是圆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对付中秋节团圆这件事,向来都是很负责的。
而且这一向来,便是两三千年。

下面我们就从古诗词里,好好来领略一下,古人在中秋节时的团圆心情。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唐代墨客王建,在中秋节这天,写给好友杜元颖的一首诗。

那是一个晴朗的中秋夜。

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庭院里‘。
树上正在栖息的乌鸦,以为天亮了,繁盛热闹繁荣了一番,又安静的睡去了。

清冷的露水,悄无声息的,浸润了桂花。

这一夜,全天下的人,都望着玉轮。

只不过在每个人内心里,思念都不会一样吧?

八月十五昼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林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次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

韶光是元和13年中秋,地点是浔阳的水湓亭。

当时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由想起了往年过节时,一家人在曲江河边的杏林里,欢聚一堂的情景。

没曾想今年中秋,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是身在异域。

只有清冷的月光,还和往年一样。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去世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写的一首诗。

当时他正在秦州。

由于战乱,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早已经被毁了。
而他和4个弟弟,也各自离散了,又不能通信,连是去世是活都不知道。

于是在戌楼的鼓声,还有孤雁的哀鸣声里,一句“月是故乡明”,勾起了多少人在中秋佳节,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只可惜,人生最难圆的,不是有家回不去,而是已经无家可回。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最适宜中秋节的诗。
尤其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道出了多少中原子孙,在中秋佳节这一天,祈望团圆的心情。

只不过,墨客张九龄描写的,却是一个孤枕难眠的月夜。

团圆的明月,孤单的情人。

还有不忍熄灭的烛光,纤指间如水的月色。

一个人披着衣服,站在表面太久了,就加倍以为露水很重,夜色很凉。

或许睡着了做一个梦,就会有欢聚的情景了吧?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年年纪岁望中秋,

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

老夫怀抱生平休。

这是南宋墨客曾几的一首诗。

在宋朝的时候,有关中秋节家人团圆,一起祭月、赏月的习俗,已经很盛行了。

只不过墨客曾几,就比较晦气了。
在他的影象里,彷佛每年中秋节的时候,不是起雾,便是下雨。

结果就这么一晃眼,墨客已经老了。

今年的中秋节前后,倒是没雨也没雾,只可惜自己生平的抱负,却也就像雨和雾一样,飘散得无影无踪了。

或许人生比较悲哀的,便是在自己老了往后,没有足以自满的往事,来慰籍平生吧?

中秋月二首•其一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怎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这是唐朝墨客李峤的一首五言绝句。

说的是中秋节这一天,大家都相互道贺,说着四海升平、普天同庆之类的话。

听多了这种话,墨客李峤就开始较真了:

我们这里确实是圆月晴空。
可你怎么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是骤雨狂风呢?

这首看似在抬杠的诗,却说出了一个真实的征象。

虽然值此中秋佳节,大家内心对团圆的渴望是一样的,可正在经历的,想必也各有不同吧?

不妨不才面评论区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