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宋之问这首渡汉江情真意切自然至美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真实地刻画墨客久别回籍,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繁芜的心情。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生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形。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
墨客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贬居遐荒期间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两句全篇中的浸染很主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怀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墨客逃归途中的生理变革。
“近乡”交代墨客因长期不知家人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
所谓“情更怯”,即愈靠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切实其实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
由于墨客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昼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候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墨客的牵累而遭到不幸,愈靠近相逢,墨客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度,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怖、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口语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
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常日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碰着的从家乡来的人。

此诗不仅有奥妙的抒怀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
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背景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抵牾生理和痛楚心情。
但是,读者却必需经由一番负责的咀嚼,才能感想熏染到这种分外的生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怀手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措辞,获取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

2、颜邦逸 赵雪沛.大学生人文本色教诲教材·文学作品赏析.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恩富.唐诗的历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