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候,夕阳渲染出残酷的晚霞,在湖水的倒映下,显得竹苞松茂,却很快就被浓浓的暮色吞没,面前顿时显得黯淡和迷茫,更能感想熏染到晚秋的悲惨。秋意深浓,让很多墨客也感怀不已,下面先容两首描写晚秋的诗作,第一首情绪悲惨,第二首以乐景抒写悲愁。
晚秋有感
北宋 韩琦
倦鹊穿林趁独栖,此情唯有老鳏知。
西风日紧重阳近,忍对黄花把酒卮。
韩琦是北宋大臣、墨客,他为人耿直,堪昔时夜任,曾与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在宋仁宗执政时担当过宰相,也是北宋期间的三朝元老。韩琦的文学作品清新自然,格调高雅,还曾得到过欧阳修的高度评价。这首诗抒写了晚秋景象,表达出墨客对光阴匆匆的感慨。
墨客晚年丧偶,子女又常常不在身边,白天还能与邻居们在一起谈天,晚上只能独自一人与孤灯为伴。由于老眼昏花,他也无法永劫光地看书、写作,只好早早地上床睡觉,可是还没等到天亮,墨客就已经睁开眼睛,等着鸡鸣。
一只孤单的鹊鸟,勾起了作者的万千思绪。倦鸟归林、独自栖息,本来是平凡景象,可是在这位“老鳏”眼里,忽然就变得无比悲戚。
“唯有”二字,突出了墨客的独特感想熏染,紧张是由于作者形单影只的状态,以是可以真切地感想熏染到这只鹊鸟的孤独,也委婉地表达出墨客对往事的深情追忆。
西风正盛,草木凋零,秋意正显得越来越浓。一个“紧”字,表现出晚秋正步步紧逼,彷佛非要让所有的枯叶都缴械屈膝降服佩服,所有的衰草也都染上寒霜,它才肯作罢。
重阳附近,可是身边的很多故友却都撒手人寰,再也无法像往年那样携手登高、共吟诗篇了。他只好强忍悲痛,悲惨地面对黄花,独自斟满一杯浊酒,然后又在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故友和亡妻的音容笑脸,心中却万分感慨、倍感悲惨。
秋晚即事
南宋 李弥逊
霜树今无一叶留,日边云暗使人愁。
独怜扬子湾头岸,犹有黄花恋晚秋。
李弥逊,自号筠溪居士,出生于苏州。他曾在宋高宗朝代担当过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晚年过着隐居生活。作者有一天在傍晚时外出闲步,他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就来到江边,瞥见周围一片萧瑟景象,心中惆怅,于是便赋诗抒怀。
墨客闲来无事,又不想一贯闷在家中,于是便趁着夜幕尚未降临,独自一人出来散心。作者首先描述了一幅萧索场景,不远处一片小树林,不仅枝叶稀疏,而且尽染白霜。
夕阳逐渐坠落,几片阴云正逐步飘来,大有吞没残阳的态势。作者描述了“霜树、暗云”等意象,又用一个“愁”字,为下文打下了铺垫。正所谓,统统景语皆是情语,作者在此明确地表达出悲秋之意。
后两句就承接这种悲愁的情绪,展现出作者对人生俯仰的感慨。墨客来到“扬子湾头岸”,瞥见夕阳晚景无比美妙,心里不自觉地涌起一丝怜爱之意。而那些江畔的野菊正傲然盛开,它们仿佛不愿辜负晚秋的情意,也希望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读者可能认为墨客一定转悲为喜了,可是“独怜”二字,又明白无误地见告大家,实在作者因此乐景抒写悲愁。而“恋晚秋”三字,也让人觉得有一种留恋和不舍之意,更委婉地传达出墨客对人生苦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