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是尾月二十三,我国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
民间有祭祖、祭灶的习俗,提前一周进入过年氛围。

(尾月二十三至尾月三十习俗——《尾月谣》欣赏 点击不雅观看视频)

民谚: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便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小年到底是哪天?

跟着老黄历过新年|二十三糖瓜粘 小年祭灶祈安然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夜大”,又叫“过小年”。
值得把稳的是,在不同地区,小年详细日期并不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农历尾月二十三(2018年2月8日),南方不少地方则是尾月二十四(2018年2月9日),此外,江浙沪地区把“尾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的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沉沦腐化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喷鼻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去世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转变主张,还没坏到底,既然去世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尾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申报请示,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以为灶王一定要敬仰,由于他要上天申报请示。
于是,民间就有了尾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安然和财运。

小年的习俗

小年习俗之祭灶王

民间中祭灶的风尚由来已久,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申报请示人间恶行,一旦被查实,定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定小罪也要减寿一百日。
在《太上感应篇》中就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
司命即指灶王爷,算为一百日,纪是十二年。
以是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小年习俗之大肃清

扫尘土即为扫年,实际上便是进里手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洗濯衣物。
“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便是把迂腐的东西一扫而光。
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碰着的烦懑。

小年习俗之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个中一项。
窗花有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刘海戏金蝉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小年习俗之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童言无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举行结婚仪式的特殊多。
民谣有:岁晏村落庄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小年习俗之吃糖瓜

民间传说,每年尾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摆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这类食品又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上说,上天后嘴被粘住,免生是非。
这些仪式完成后,就要将灶君的神像拿下来烧掉,“送神上天”。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习俗之理发

民间有\"大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众的说法。
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文学中的小年

年的氛围离不开装点。
拿吊钱福字门花灯笼之类把房间里里外外一支配,年的架势就拉开了。
记得在三十年前精神与物质都是最贫乏的时候,年根底下,放工回家,便会见到一卷花花绿绿的纸放在门槛前,打开一看,有剪纸楹联和吉祥图画,不用说,这是老友华非自写自画自刻自剪然后给我送上门来。
他知道我这点年的情怀。

——冯骥才《春节八事》

到尾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申报请示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喷鼻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
当晚,第一锅烙出的五喷鼻香圆饼先献到灶神爷的挂像前,我早已馋得掌握不住了,便抓起剩下的圆饼咬起来,全体冬天都吃着包谷面馍,这种纯白面烙的五喷鼻香圆饼甭提有多喷鼻香了。

——陈虔诚《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

诗词中的小年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喷鼻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小年

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出生去世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祭灶词(节选)

范成大

古傅尾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旅舍偶题

陆游

野店山桥策蹇驴,浩然聊喜遂吾初。

童颜几岁已辞镜,胎发目前还入梳。

小瓮漫营秋社酒,断编闲理小年书。

白云可笑犹多事,常向人间耐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