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大年夜暑时节赏析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年夜暑六月中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译文

大暑来了,秋日也就不远了,“林钟”律音起,夏天就要过去了。

一轮圆月开启子夜光阴,萤火虫凭空翻飞照亮夜空。

准备菰米约请饱学诗书的客人,菰蒲铺满碧绿透凉的水面。

不要卷上赤色纱帐昏昏欲睡,古代文籍等着清风来翻阅。

注释

1.林钟:为六吕之一。
黄钟之所生,季夏气至,则林钟之律应。

2.九夏:季,夏天。
晋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3.桂轮:指月。

4.子夜:夜间11点到1点。
也只深夜。

5.萤火:为微弱的灯光或亮光。

6.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
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

7.儒客:别称儒士,指尊重与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8.菰蒲:菰和蒲。

9.墨池:笔砚的池子。
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10.绛纱:红纱。

11.经史::经书与史籍。
泛指我国古代文籍。

赏析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等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在如此酷热的夏季,一样平常墨客都会想着如何避暑。
元稹也是这样,在漫漫永夜,墨客热得睡不着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屋外纳凉。

明月何其皎洁,将子夜照亮。
子夜,指夜晚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子夜是人必须入睡的韶光。
子丑寅卯,统统都从子时开始,统统重新进入充电状态。
只要子时安歇好了,人一天都会有精神。
相反,如果子时不睡,那么一天就会昏昏沉沉。

这当然不适宜小朋友和年轻人,他们阳气足,睡很晚或不睡午觉都很有精神,这与他们的体魄修复功能很强有关。
一样平常男人过了32岁,女人过了28岁,就要在子夜前入睡,由于此时的体魄功能开始走下坡路了。

即便是夏三月,可以晚睡早起,最晚也不能迟于子时。
子时就像没电的手机,连续利用是会坏的。
可便是这样一个必须入睡的韶光,元稹却没有安歇,这是什么缘故原由呢?实在,大家一定猜到了,由于子夜依然很热,热得墨客睡不着。
以是,墨客干脆走出屋外去纳凉。

颔联,写墨客夜晚如何度过大暑节气。
他看到了星河皎洁,月光澄明。
最主要的是,他看到了其他时令看不到的萤火虫。
萤火虫,只有在大暑最热的时令才会涌现。

古人无法阐明它们是如何出生成长的,就说它们是从糜烂的草和烂竹根而化生的。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实在,“腐草为萤”说的是萤火虫产卵的事。
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
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革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

在这个酷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
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它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个天下,那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让人钦佩。
“萤火照空时”的荧光点点,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颈联,写墨客白天如何度过大暑节气。
墨客准备好了菰米准备约请有学问的朋友来做客。

菰果即菰米,在夏天有消暑的浸染,现在人们很少再能见到菰米了,但是在古代它可是六种稻谷中的一种。
《本草大纲》中记载,菰米的紧张浸染是能够解热消暑,但由于本身的营养代价比较高,而且产量也很低,以是它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终极被人们用茭白取代了。

菰和蒲在墨池里,快速成长,彷佛要霸占这小小的天下。
这是说大暑节气植物成长很快,三五天不把稳,它们已经长茂盛了。

尾联,写朋友还没有来,墨客就卷起赤色的纱帐,躺在床上安歇。
不过还是热得睡不着,墨客想看看书让自己安静,可是还是弗成。
以是,墨客才借助这些经史文籍来说,这些书都和他一样等待凉风来吹。

大暑时节湿气重,睡觉肚子一定要盖条毯子。
大暑天虽然很热,但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

每天子夜时分,放下手机,关掉空调,开窗透风,与时令互换,唤醒身体的能量;或与家人、好友去山间、水边,“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实在都是与自然亲近、回归心灵的过程。

纵不雅观全诗,首句“大暑三秋近”,无疑是写得最好的一句。
读过一遍,令人难忘。
这句也使人徒生伤感,由于最热闹的夏天,就要落下帷幕了。

光阴如流水,总是不等人。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喜好在大暑夏夜看萤火虫,就不要错过这绝佳的节气吧。
不妨“轻罗小扇扑流萤”,追它一追,感想熏染一下童年的光阴。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
现任泰州副刊编辑,《稻河》编辑。
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采泰州》。
公开拓表文章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