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统一,边陲辽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教昌盛。
各国使者相互往来,互通有无。
这统统,都为妆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根本。

“云想衣裳花想容”

唐代女子妆容丰富多彩

达到了中国古代妆饰史的一个高峰

趣历史|唐代女子妆容识别指南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这一期间,女性的妆饰风格有了些许富丽的表现,但在总体上表示着自然之态。

初唐女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妆并不冶艳,眉式以宽阔为主,发式大多高耸挺立,所饰珠翠无几。
这一期间的妆饰风格,透露出女性的自傲。

盛唐期间,国力达到壮盛。
这时,女性的审美崇尚丰腴肥美,表示出浓浓的贵族气息。

《捣练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安史之乱往后,唐朝政治日趋腐烂,斗争不断,国力衰落。
但各阶级穷奢极欲,因此,中晚唐期间,女子妆容并未重返简朴之风,反而比盛唐更为雍容华贵。

晚唐弈棋贵妇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唐代女子的天下

一窥扮装的秘密

01

面 妆

冶艳的红妆是面妆的主流,女性不分贵贱,均喜敷之。
唐代的美人们乃至将全体面颊都敷上胭脂。

彩绘陶骑马带猞猁佃猎女俑,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西安博物院藏,图片为作者自摄

李白《浣纱石上云》中有“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的句子。
王建在《宫词》中也有“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
师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的描述。
美人面部重敷胭脂,喷鼻香汗淋漓时,拭汗的手帕、洗脸的水都会被染红。

唐代仕女图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当然,“红妆”的效果也会因涂抹的方法不同尔后果互异。

酒晕妆,为红妆中最为冶艳者。
这种妆先抹白粉,再在两颊涂以浓厚的胭脂;

桃花妆,则色浅而艳如桃花;

飞霞妆,比桃花妆更为淡雅,有白里透红之感。

唐代女子追求标新创新,除了上面先容的这些,面妆还有胡妆、啼妆、泪妆、血晕妆等,此处不再赘述。

河南安阳赵逸义冢(公元829年)壁画,有学者认为壁画中女性面庞上的红道道即为“血晕妆”,看起来有点胆怯

02

眉 妆

唐代妇女画眉样式演化图表,图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乐舞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眉式最丰富的期间,长眉、短眉、蛾眉、阔眉都有盛行。
玄宗时有《十眉图》,记载了当时盛行的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等十种眉式,而“十眉”也只是包含了眉式的一部分而已。

下面先容几种常见的眉妆:

月眉:比柳眉略宽,比长眉略窄,状如月牙。
阎立本《步辇图》中,宫女皆画月眉。
唐诗中也有这种眉式的描写,“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月牙”“娟娟却月眉”,写的都是这种眉型。

《步辇图》中宫女的眉式

柳叶眉,眉毛画成柳叶状,也称作“柳眉”。
在文学作品中,有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的诗句,也有白居易《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

阔眉:崇尚长、阔、浓,十分能干。

持快意侍女图,武惠妃敬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图片为作者自摄

蛾眉、远山眉、青黛眉:盛唐期间,盛行的长、细、淡的眉式。
白居易《上阳人》有云:“青黛点眉眉苗条,天宝末年时世妆”。
也有李商隐《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多少很多多少愁”,更有张祜《集灵台》中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描写。

八字眉:中晚唐期间,八字眉与乌唇、椎髻的组合妆容一度盛行,称为“元和时世妆”。
此时的八字眉与汉代的八字眉比较,更为宽阔和波折。

河南安阳赵逸义冢(公元829年)壁画,图中女性的眉形即为八字眉

03

唇 妆

唐代点唇的唇脂有了一定的形状。
在元稹《莺莺传》中,有“口脂五寸”的记录。

当时的口脂是一种管状物体,已经和当代的口红差异不大了。
而口脂的颜色也十分丰富,包括檀、朱、绛等颜色。

唇妆的形状,以樱桃小口为尚,以小巧圆润为美,在晚唐期间达到顶峰。

唐代盛行的几种唇妆,表格改绘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04

面 饰

唐代,各种面饰已进入平凡百姓家。
女子面饰造型互异,色彩冶艳,是唐代女性妆面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额黄妆始于汉代,盛行于六朝,盛于隋唐。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对这种妆容有记载:“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北齐校书图》局部,侍女将额头及鼻梁涂成淡黄色,有学者认为此即“额黄妆”

在唐代,额黄妆发展出了新格局——蕊黄妆,在额头以黄粉绘制花朵形象,非常艳丽。
唐温庭筠《南歌子》有“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句,可见其盛行程度。

斜红一样平常描述在太阳穴部位,或如弦月,或如伤痕。
有时为了造成残破之感,还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样子容貌。
不过,斜红自晚唐之后,便偃旗息鼓了。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上的女性,太阳穴处的一道赤色即为“斜红”

花钿,大略者似小圆点,繁芜者以金箔、云母片、鱼鳃骨等制成各种花朵形状(见下表)。
花钿贴于额上,宛如一朵朵仙葩。

各式花钿,图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面靥,多以胭脂或颜料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好似两颗小痣。
盛唐往后,面靥的样式增多,有的形如泉币,有的形如杏桃,有的形如花朵。

旅顺博物馆藏女俑头像,花钿、斜红、面靥齐备

05

护 肤 品

唐人的护肤不雅观念非常讲究。
各种护肤品制作博识且讲求:面脂,用来滋润津润皮肤;澡豆,类似当代的喷鼻香皂,用于洗面;喷鼻香泽,用于润发……

杜甫《腊日》诗中有“口脂面药随恩典膏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的诗句。
诗中提到的口脂、面药,便是涂在唇部和脸部的扮装用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润唇膏、保湿霜等,可以护肤、防冻。

唐代天子常在腊日赏给臣子脂膏,表示对下级的谅解爱护,展现皇室的“恩典膏泽”。

唐代鎏金飞鸿折枝花银蚌盒,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是盛放扮装、护肤用品的用具

端详着博物馆中那些俏丽的女俑、仕女图,千年前的美人仿佛活过来一样平常,拉近了与当代人的间隔。
她们的妆容还有很多秘密,而本文只是初探,如有兴趣,请在评论区与小布互换。

紧张参考资料:

李芽《中国历代妆饰》

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孟晖《贵妃的红汗》

来源:博物馆 | 看展览

编辑:宽宽丨审核:何砾、周粟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主要 | 市纪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开幕:武断不移正风肃纪反腐!
西安铁军“6条铁规”,带你理解~

●看过来!
昨天下午,王永康到高陵区调研,划了这些重点……

●大动作!
西安市机构改革启动!
共设置党政机构54个!
一图看懂↘

●市委全会:“9大聚焦”&新型聪慧城市!
王永康提出“6点哀求”,大西安今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