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李白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送内寻庐山女羽士李腾空》是唐代伟大墨客李白的组诗作品。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李白直接点出了李腾空非凡的身份与高雅的志趣。她出身显赫,却不为世俗所累,转而爱慕于道家学说,追求那超脱尘世的神仙境界。这样的选择,在李白眼中无疑是高洁而令人钦佩的,也预示了此行的非凡与非凡。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李腾空在庐山修行时的超凡脱俗之姿。她以洁白无瑕的素手轻掬山间环抱的青霭,仿佛能将大自然的灵气凝聚于掌心;而她身着的罗衣,在紫烟的映衬下轻轻摇荡,更添了几分神秘与仙气。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禁遐想到一位超凡脱俗的仙子,正悠然自得地溜达于瑶池之中。寥寥数笔点化出一位心地纯白、无浊秽之气的相门女子具备的不为世俗情欲所沦丧的本性和寂静的羽士形象。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李白以想象之笔,为李腾空的修行之旅增长了几分传奇色彩。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穿越重重屏风般的山峦叠嶂,终极乘上鸾鸟,手持玉鞭,向着更高更远的瑶池进发。这里的“屏风叠”不仅指物理上的山峰层叠,更象征着修行路上的重重困难与寻衅;而“乘鸾着玉鞭”则是对李腾空修行有成、得道升仙的美好祝愿与想象。
一个人如果对世欲荣利无所追求,其归宿最好便是“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整首诗读来,既有对朋侪李腾空深情厚谊的表达,也有对玄门瑶池的无限神往。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将送别之情与道家思想奥妙领悟,创造出了这首意境深远、韵味无穷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感想熏染到了李白对朋侪的深情厚意,更引领我们一同遨游于那如梦似幻的瑶池之中,体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