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当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从景德镇御用窑捎来一菊瓣盘时,雍正爷大为光彩:

还好当初定罪年羹尧一家,特地留下年希尧,才得以见到这绝美瓷色。

那色,若少女绯红面庞,似贵妃醉颜残妆,让雍正爷自此坠入个中。

这便是雍正爷最爱的,胭脂红

一抹胭脂红惊醒这个春天

清 雍正 十二色菊瓣盘 胭脂釉

何以霸气哑忍的雍正爷,会钟情于这般娇嫩的可爱色呢?

马未都曾说:“颜色釉是一种蕴藉的表达。
”兴许,答案就藏在面前胭脂红杯盏里。

你看,茶席之间,恰东风拂过,杯盏静置其上,像极了海棠从初绽到春睡的样子容貌。

盏底色浓,是海棠花开时的胭脂点点,红艳欲滴;

渐往上、色渐浅,似花成之后,那红晕漾开,漫出欲说还休的娇媚;

待到花落春睡,那抹宿妆淡粉,停在杯口,留住春意,柔声浅诉“海棠依旧”。

少女绯颜、贵妃醉态、海棠嫣然……生命里须臾即逝的美好,全凝成这抹胭脂红。

出生皇室,九子夺嫡、尔虞我诈,雍正生平美好的光景,总归太少。

爱这抹胭脂红,大抵是他对纯粹美好蕴藉的表达。

“凝于瓷上,日日陪伴,永记那美好。

这是雍正爷的心愿,也是做出这组胭脂红茶器的 非遗手艺人——江训清老师的祝福。

以茶盏凝住短暂的春色,用胭脂瓷色记下你生平中那些美好瞬间,愿你活得洒脱,日子清欢。

从左到右:茶盘、三才盖碗、单杯

胭脂红,创烧于康熙年间景德镇官窑,经历无数次失落败与重来,终于在雍正期间走向顶峰,成了清代瓷器之一绝。

以黄金入釉,本钱非常高,唯盛世能烧制,唯有皇亲国戚能利用,难怪会被誉为“瓷器贵族”。

那红明丽光彩,灯光之下,如若晚霞微泛金光,好一副崇高的皇家派头。
红中竟带了点紫色调,正有紫气东来之意,十分讨喜。

可惜,胭脂红瓷器作为官窑珍品,釉水配方、烧造技能等一贯被当做“皇家秘方”,不可外传。

世上仅存的品相好的、正宗的胭脂红瓷器,屈指可数。

难怪常常称霸各大拍卖行,拍出千万、百万元天价,市情上单只茶盏也要上千元,叫人望而生畏。

美好之物,不该束之高阁,回归日常,才是对它们的不辜负。

这也是江训清老师,非要做出这组胭脂红茶器的缘故原由:

百来元入手胭脂红茶器,以之伴日常,茶起盏落间,心生妖冶、向暖而生。

“胭脂红瓷器,当属江训清老师为一绝”。

圈内人提起这位非遗手工制瓷传承人,赞誉不断。

原以为,他该是一位端庄的老艺术家。
没想到,这位先生长西席,处处洒脱,竟还有股孩子气。

看他抔泥制瓷,手起成型,有种在看孩子沉浸游戏的觉得,不做成不罢休,近乎执拗。

为了做出清朝正统胭脂红,他手一挥,砸金无数,和那皇家秘方较上劲儿。

30余年里,数次成功复刻雍正期间胭脂红瓷器,色正瓷美,颇受行内专家赞誉。

2005年英国皇家美术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瓷器展时,还特地向他定制800件瓷器。

作品乃至被美国国际美术馆收藏起来,让这抹独特的中国红,惊艳全天下。

师长西席好酒,微醺上头时,灵感乍现,常能在这抹正统胭脂红上,有些新奇想法。

就像这系列胭脂红茶器,他就在正色之上,创新出渐变层次——

保留了正统皇家风范,又符合当代审美,更适宜日常利用。

捧起杯盏,盏底到杯口,随着那抹胭脂红逐步晕开,涓涓入心,我彷佛撞见:

那酒中仙对传统胭脂红的执念、灵光一闪而洒脱抔泥的样子容貌,愈发珍惜这抹古今交融的绝色。

清末雅士寂园叟的《陶雅》里对胭脂红有:“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殆无论比。

上好的胭脂红瓷器,常是胎薄体轻,通透明净。

看这三才盖碗,与自然光芒下,竟能微微透出光来,仿若桃花花瓣落于茶席之上。

瓷质水润如玉,匀净自然,推杯换盏间,好似置身于山野之前,看细水长流。

执握冲泡,轻盈而不累手,叫人越用越喜好。

瓷面之上,些许颗粒的质感,宛如被微微吹皱的一汪湖水,娴静清欢,掠过心尖。

内施白釉,外施胭脂水,内外映衬,那胭脂色愈发娇艳欲滴,叫人怦然心动。

江老师一共做了单杯、三才盖碗、茶盘3个格局——

景致盏盏,藏之赏之,恰东风拂过,桃李在它面前,也要逊色几分。

盛一盏碧叶茶汤,茶喷鼻香荡漾在这抹胭脂色中,犹如清风相伴,正悦民气。

花瓣单杯,就似那四月海棠,在茶席之上垂垂展开,也不与万花争闹,素净优雅。

茶汤入杯,品啜一口,如若伴着茶喷鼻香的春水缓缓入口,瞬间来到花间,东风过,海棠落满头。

盖碗的造型,有大户人家小姐的端庄,又不乏豆蔻少女的灵动。

杯盏起落间,胭脂色缓缓,极了嫁奁之前,女子为心上人而施的粉黛,暗生情愫。

盖子金钮、碗口边沿镀金,细节之处,尽显富朱紫家的气质,雅而不俗,庄而不肃。

盖子斜盖碗上,留出空隙来,出水流畅而过滤掉茶叶,也可以执起而饮,是一股豪情。

茶盘薄如纸,宛若初夏池塘里的荷叶,恰有水珠滑过,便成了雨后荷塘的诗趣,好美。

盘碟四角内凹,色韵自然,若蒙上一层月色,放点应季食品于其上,器美、食鲜,岁月好。

套组包含了一只三才盖碗、一枚茶盘、一对单杯,成套购买更便宜。

你看,置于案席,好一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情画意。

用它们来品茶,随意率性于小日子给的清欢,儒雅而又惬意

要想呈现出品相上乘的胭脂红釉色,并不大略:

釉水含金量、窑内温度、气氛乃至当时景象,都会影响成品的呈现。

可以说出窑之前,没人知道成果,佳构也略有不同,是天意,也是人为。

胭脂釉水的调配,对有30年履历的江老师来说,依旧丝毫不能松懈。

金粉撞上不同矿料,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得经由上百次的调度配方,才可能得到正宗胭脂色。

江老师筛选出高岭村落一带,非常严密的天然矿料,循着矿料特性调度金粉配比,乃至精确到每一件瓷胎要投入多少克的颜料,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确保出窑之后的成品率。

胭脂红渐变色,更是江老师的独家配方,你在世间再寻不到第二抹这般绝色。

从拉胚、利胚、人工吹釉到烧窑,江老师全程盯着,稍不把稳就全窑成品变废品。

在这个过程中,渐变呈色,让吹釉的难度增加了许多:

3次吹釉,次次要吹得平均,轻重有度,非十年以上履历的老师傅是不能完成的。

每次吹釉后,要850°低温焙烧,让颜色叠上去,复烧3次,只要有一点儿差错,渐变之美全无。

这样一盏胭脂红,来之不易,捧在手中,不也是对你的提醒,生活里的美好须臾即逝,得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爱惜身边的统统。

春天的脚步,逐渐近了。

在清风吹拂的日子里,去撒野、去怀抱,不负春光浪漫;

玩累之时,不妨就钻进一方茶席间,用这抹胭脂红,造出春天的花境:

听溪流、赏花色、品茶喷鼻香,悠然自得,是另一种享受春色的办法。

邀来朋侪,杯起盏落间,风暖、情暖,处处是暖意。

不如也送一套给总要的人吧,凝住这抹美好的春色,愿他今后余生,日子温顺、清欢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