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在搞清楚“学点啥”之前,

你得先搞清楚“有点啥”。

大老师

提问韶光

书法百问001想学书法该学点啥

叨教:众所周知,书法的字体有篆隶楷行草五体,这个说法对不对?

别问,问便是错!

当然,也不能说是完备错,只是根据书法史一样平常的说法,我们该当把这五个字体的顺序变动为——篆隶草行楷。

下面,我们逐一给大家稍作先容。

篆有大篆、小篆,把稳划重点了:这里的大、小和大小可没紧要~篆书属于我们看不懂的古笔墨,有同学将其释为“转啊转啊转着写的笔墨”,彷佛……也有点对。

小篆大略,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的笔墨。
大篆,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之前的所有书体,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多种书体统统都算,狭义的话,就只是石鼓文。
不论是大篆还是小篆,都还没有“横、竖、撇、捺、钩、提、折”的笔画观点,更多只是“曲”和“直”的表现。

隶书,按传统说法,是程邈作隶。
程邈是秦朝的基层小官,这种小官被称为“隶”,于是他整理的笔墨就被称为隶书。

隶书在东汉达到顶峰,《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作品都是汉隶。
汉隶波磔明显,字形常日较扁,旁边开张,“蚕头雁尾”便是形容隶书的。

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可视作隶书的快写,在汉朝就已经有了。
今草,是对章草的改良,比如王羲之的《十七帖》。
至于狂草,得等唐代的颠张醉素出场,也便是张旭和怀素。

行书,比草书收敛一点,比楷书放肆一点。
行书的涌现,也可以追溯到汉朝。
但要说成熟,又要提王羲之,毕竟《兰亭序》可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当然是按照字体发展顺序学啦!

敲黑板!

问题来了!

话说,楷书成熟于唐代,这个说法对不对?

别问!
问便是错!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个中前三位都是唐朝的,以是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楷书成熟于唐代。
但其实在魏晋期间,楷书就已经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样子容貌了,钟繇便是代表书家之一,而唐代是另一高峰。

至此,书法史上的字体可以说逐一登场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当从哪个字体开始学呢?

当然是按照字体发展顺序学啦!

当然是先学楷书啦!

当然是随便啦,先学行草书也可以啦!

嗯???

怎么每个老师说的都不一样??

那么到底该学个啥啊??

在这里,大凝老师给大家两个辅导原则:学习顺序要按照技法由单一到繁芜的路径走;走别人走过的大路,不宜标新创新。
因此,如果问大凝老师,那我会建议大家先学篆书,然后隶书,然后楷书,末了行草书。

那么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会涌现上面各种不同的说法?

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别问,

问了便是下次再说!

来了,

为什么会涌现上面各种不同的说法?

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别问,

问了便是下次再说!

感谢你的阅读,很愉快你和我一样爱书法~如果想对书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学习,可私信理解我的更多课程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