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0日电 题:席慕蓉回“原乡”读诗:戴德蒙古族血脉
乌娅娜
“我的小时候,父亲曾说‘我相信,大自然中有一种力量在扼守着我们,勾引着我们,照顾着我们。’现在我也相信了,蒙古高原的苍天和大地,是真的有力量,在时时刻刻照看着我们。”席慕蓉说道。
19日下午,席慕蓉回到“原乡”内蒙古自治区,在呼和浩特举办诗歌分享会,通过朗诵《我折叠着我的爱》《狂风沙》《问答题》等六首诗歌,席慕蓉讲述了创作进程,追忆了父亲和母亲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蒙古族血脉对她生平的影响。
“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儿啊那便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影象。”仅念了《狂风沙》的开头两句,席慕蓉已流下了眼泪。
她说:“这首诗写于1979年,间隔我1989年第一次‘回家’还有十年。”
祖籍地为内蒙古的席慕蓉长于台湾,后出国求学。席慕蓉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蒙古族,在她的影象深处,5岁之前还会说蒙语,会唱蒙古歌,听父母说着家乡的美好。但进入学校直至社会之后,“家里”的觉得在“表面”得不到支持,这令她充满抵牾。
图为诗歌分享会现场。 乌娅娜 摄
席慕蓉说:“由于从来没有回到过故乡,以是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落落感,总是谨谨慎慎的,很怕犯规,我的命运让我当选入参加一个名为‘探求家乡’的‘实验’中,像一个石头被丢进大海。我希望能从父母的身上追溯一些关于原乡的讯息,但我没有得到答案。”
席慕蓉回顾道:父亲在德国一个大学校园里,看到有人在割草,溘然说,这个味道多像老家的草喷鼻香,多少年没有闻过了。“这便是嗅觉的影象,当父亲再次闻到草喷鼻香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自己把老家的草喷鼻香味道记了这么久。”席慕蓉说,“我以为父亲要和我谈一谈故乡,但是并没有,他只是自言自语这么说着,我想那是由于我根本没有闻过家乡的草喷鼻香味,以是我没有‘资格’与父亲聊乡愁。”
席慕蓉正是由于这件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草原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的第一句: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暗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1989年,席慕蓉第一次回到家乡。“从我回到家乡到父亲去世的九年间,我每一年都会去见他,和他分享我在原乡得到的统统触动,我们父女二人在莱茵河边闲步,或者我问问题,父亲回答,或者父亲问我老家的样子我回答。我和父亲一起营造的对付故乡和原乡的渴望,这成为我生命中的的黄金光阴。”席慕蓉再次哽咽道,“由于我可以跟他说,我闻到了你影象中草喷鼻香的味道,我也体会到了站在草原上,我便是草原中央的觉得,我明白了你说的视线里没有任何阻挡的觉得。”
见到了家乡的席慕蓉,创作变得“没完没了”,她说:“我这个从蒙古的血肉里分离开来的血肉,从蒙古的骨头里裂出去的碎片,在回来的那一刻起,变成一个完全的生命。”
由于本次诗歌分享会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应席慕蓉的哀求,全程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策朝鲁门进行同声翻译,六首诗歌也被译为蒙古语朗诵,席慕蓉希望以此与内蒙古数百万的蒙古族民众共同分享她的故事和感悟。
“生命是一次悠久的学习过程,生活便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得到一个答案,本日我得到的答案是,如果我们会碰着两种、三种乃至是很多种不同的文化,那么请记住,这些都是加法、乘法,绝不是减法、除法。”席慕蓉在分享会的结尾,如是感叹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