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教了多年小学语文后,小美创造以上两个大人随意马虎犯的错,咱们的孩子们却很少会犯,缘故原由在于他们读诗时真的在思考。比如曾经有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孟郊的《游子吟》中母亲要“临行密密缝”,为何不提前把衣服缝好?”说实话,对付老师来说这个问题很好阐明,母亲可能之前就把衣服缝好了,只是孩子临行前心中担心,以是还要再缝一次;也有可能孟郊总是为了让它与后一句“意恐迟迟归”对仗更工致。小美认为孩子能想到这个问题,解释他们确实是很有想法的。
而近期,班上有一位更长于思考的孩子,更是用一个问题让父母都下不来台了。这两位父母都是本科学历,虽然多年未曾读古诗,但按道理小学生的问题也该当是会的,更何况这孩子问的这首诗是最大略《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诗: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唐.李白
日照喷鼻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年年入选小学教材,是20多岁的李白嬉戏庐山时所写。在它之前还有一首五言古诗,写得也挺有水平,而最为人们推崇的还是这首绝句。
孩子读到这首诗,问了一个挺故意思的问题:“太阳照在喷鼻香炉上,怎么会生出紫烟?这里的喷鼻香炉和紫烟是什么?”实在关于这句诗,小学时很多老师可能都没有讲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这里的“喷鼻香炉”并非指烧喷鼻香的炉子,而是指庐山的喷鼻香炉峰,此峰高耸入云,常年烟雾环抱,了望如喷鼻香炉状,以是得了这个名字。很多人当年读此诗时,望文生义,认为这指的是炉子,而紫烟是烧出的烟,这是不对的。
其次,既然是喷鼻香炉峰,为何会生出紫色的烟来?目前对此的阐明是:山中云气环抱,本来白色的烟雾,被太阳一照,在蓝天和青山中就变成了紫色。对付这个阐明是否成立,笔者也问了学物理学的朋友,他表示紫色可由赤色和蓝色合成,以是诗仙当时看到的确实极可能是紫色。
不过如果理解李白的人,会创造此处用“紫烟”或许是有其它用意的。李白多年来一贯追求仙道之说,40多岁时还曾与杜甫、高适两人在河南等地四处拜会道人,而紫色则是道家很崇尚的颜色,以是各种小说中才总是会涌现紫衣道人。因此,不管李白当时看到的烟有几分紫色,他在这里用“紫烟”二字都是经由了寻思熟虑的。
回答完小学生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才更能读懂它的妙处。李白将立于天地间的喷鼻香炉峰当作山间的一个巨大喷鼻香炉,那阳光下的云雾之气,就像天地间燃起的炉烟,用这样一句颇有神韵的诗开篇当真是神来之笔。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很多想法都不足成熟,但小美以为他们的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寻思的。在读古诗时只有像他们这样负责地思考,找出答案,才能真正理解墨客的深意。若不是这孩子这么一问,还有多少人把喷鼻香炉当成了烧喷鼻香的炉子?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