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韩愈的诗歌没有文章的造诣那么高,但其诗也是力求新奇,綦重气势,想象丰富,不但题材广阔,而且内容上也能真实地反响唐代中期社会面貌,表现出对国家和公民命运的关怀,对当时和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在提高自我教化的同时增长了一种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大有夺人之势。还有一部分诗作,以清新、富于神韵的特点为主,近似盛唐期间的诗风。“以文为诗”是韩诗的一大特色,他把新的古文措辞、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能力,扩大了诗的情绪领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这首诗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第一首。此诗通过细致入微的不雅观察,描写了京城早春小雨的幽美景致,写景清丽,描绘出春天来临时活气发达景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墨客以之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感想熏染早春的到来。这首诗刻画细腻,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捉住早春的特色,将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流露出墨客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颂之情。
新年都未有芳华,仲春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春雪》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言新年伊始,芳华未现。次句言仲春已至,花儿仍未绽放,唯有初生的草芽悄然探出头来。三、四句写飞雪迎春,装点春色。此诗在平凡之景中发掘出新意,工巧奇绝,独具风采。其以春寒飞雪的视角,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感想熏染:万物皆有灵性,它们能将春寒料峭化为春意盎然,将冷漠情怀化为盎然生趣的乐不雅观主义精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故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墨客内心郁愤及出息未卜的感伤感情。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其开罪被贬的缘故原由。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便是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开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怀,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怀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情调郁愤,是韩诗七律中的佳构。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晚春》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远足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墨客利用拟人的修辞手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想要留住它,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呈现出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景象,就连那乏色少喷鼻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着应捉住机遇、乘时而进以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其措辞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
《山石》
山石荦确行为微,薄暮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赏析】《山石》是一首七言古诗。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此诗按韶光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由薄暮而深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料,耐人寻味。既描述了从薄暮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致,也抒发了墨客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
诗中前四句写薄暮到寺之所见,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激情亲切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清幽,住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起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神往。全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其突出特点是利用了赋体的“铺采摛文”手腕,气势遒劲,风格壮美,素为后人所称道。
《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不雅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役夫,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赏析】《调张籍》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激情亲切地赞颂盛唐墨客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墨客对他们的高度倾慕之情。全诗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抱负;行文又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个中弯曲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民气摇意骇、目眩心花之效果。
《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赏析】墨客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十四个字里。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山庄犹在,就在“前面”,但这偌大山庄不知道属于谁。墨客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太平公主早已不复存在,过去“不属人”,现在事过境迁,当然山庄不能为公主独占,公主又何能“欲占春”。
墨客用第三句的“花”字与第一句“春”字奥妙的连承,使诗翻出了新意:太平公主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再次复现:一个野心勃勃、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有史以来又一女性。后两句表面看来彷佛是对墨客所游的山庄之大的惊叹夸耀,骨子里却是深寓贬意、谴意。从游山庄到现在,从墨客自己写到游“山庄”之花木丛林,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欲不讽刺而不能,不训斥而不能的境界。
全诗写景叙事抒怀,笔力骞举而又亦庄亦谐,余味无穷。
《题楚昭王庙》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赏析】整首诗写出荒凉的觉得而又意味深长。个中“城阙连云”是想象之境,想象昔年楚国盛世,而今却只剩下“草树荒”;末端“一问茅屋”四字,更极尽盛衰之慨。然而屋宇虽小,后人追缅情怀并未衰绝。末句颇有风致。抚今追昔,再亲临其地凭吊,恐怕更别有一番况味了。
《池上絮》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赏析】这是韩愈一首描写柳絮的诗。微风不兴,柳絮满天,夕阳之下,墨客坐在明澈如镜的池塘岸上,静心地看着柳絮若何轻轻地飘落在水中,那纤细的绒毛又是若何被水一点一点地润湿而再也不能飞起。这样的不雅观察和描述,解释墨客对大好春光是有无限情趣的。
此诗通过对夕阳湖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这个细节的描述,表示出作者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作品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此诗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意在杨花不过为了飞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无复飞扬了。当然有昌黎自况。“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一句捉住在池边欣赏柳絮的情景。杨花飞飞,装点暮春,时节一定,为何又要临水自照呢?人莫不如此,一身于天地间,自然有命,却偏要通过名誉、权力、财富自见。郭象注《庄子》曰,贤人不对物。“不对物”则无我,无我则无须自见。
《戏题牡丹》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赏析】清汪佑南《泾草堂诗话》就认为晚唐诸家咏牡丹“尽态极妍,总不如昌黎一首”,彷佛有些过份,因诸家所咏自有其特点自有其角度,不能一概而论,但就艺术上的“轻清流丽,无意求工”这一点说,却道出了韩愈这首咏牡丹诗的特色。而这一特色,正好是韩愈将自己生理感想熏染注于诗中所致。清张鸿《批韩诗》认为这首诗有韩愈“不著色”的体格,确是一语中的。较之那些浓彩重饰只求形似的咏牡丹之作,韩愈这首《戏题牡丹》还是充满神韵的。它不仅显示作者驾驭措辞的工力,描述了牡丹的丰采,而且,在“戏”的背后,彷佛也含有严明的命题。这才是韩愈这首诗被评诗家称道的真正缘故原由。
总结
韩愈紧张的造诣在诗文与思想。在当时的唐朝,“杜(牧)诗韩(愈)文”一贯为人所称道。他反感时人华而不实的文风,提倡古文运动,与此同时,他极力批评佛、道两家,以复兴儒学为人生宗旨。陈寅恪将韩愈视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名儒。
韩愈的诗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紧张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体创新: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体文。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一格,自由旷达,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主要影响。
2. 措辞风格:韩愈的诗词措辞简练、刚健有力,长于利用比喻、夸年夜等修辞手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措辞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思想内容:韩愈的诗词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反响公民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诗歌思想深刻,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在反响社会现实方面起到了启迪浸染。
4. 艺术造诣:韩愈的诗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他的诗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对后世的墨客在艺术表现和意境营造方面供应了借鉴。
5. 文学不雅观念:韩愈主见“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养浸染。这种文学不雅观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文学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买卖义。
总之,韩愈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主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造诣和创新精神为后世文学创作供应了宝贵的履历和启迪。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是苏东坡对韩愈的评价(见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