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成功,实在是他立志、意志和存心悟道的成功。他的那些伟大的文治武功,离不开他的心学的滋养。虽然心学是一个弘大的哲学体系,但理解它并不很难。他重视心即自我意识的浸染,认为只有重新回到内心,创造自己的内心,澄明自己的内心,认识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良知,认识到通过自己的致良知,大家可以为尧舜。如此驾驭了内心,才能驾驭人生驾驭天下。
在鼓噪的天下中,人会碰着无数的困扰和诱惑,位子不足高、孩子不足聪明、老婆不足贤惠俊秀、钱不足多等等。总之人生会有很多的不快意,看似是由外界环境所引起的,实在都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魔障。这个魔障,便是对心的陌生和疏离,便是对希望的过多屈服,对利益的过多求索。而按照良知学说的创始人孟子的说法,过多的、不合理的希望会遮蔽我们的良知,失落去了良知,我们就失落去了做人的依据,由于,人与禽兽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禽兽只有本能,而人类有良知。而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学说,便是建立在孟子的人性善和良知理论的根本上的。既然人类有良知,我们就要致良知,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认识、创造、挖掘并扩而充之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王阳明常常鼓励人们,“大家胸中各有贤人,只是自傲不及,都自埋到了”。原来,我们大家都有贤人之质,但是我们不自傲,没有创造而已。那么如何才能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人皆可以为尧舜”?那便是致良知,那便是知行合一。以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当代人修心、静心、安心立命的大聪慧。
实在,王阳明虽然号称是心学大师和明朝一哥,备受后人景仰,其实在那个时期,王阳明的人生基本上是在凄风残雨中度过。他有过失落败,有过彷徨,有过极度的孤独,有过生命朝不保夕的恐怖;他经历过背叛,捱过板子,遭人暗杀,被人诋毁,他如何从地狱深处掀开一个盖子,困难地走向光明?这统统都要靠心的领悟。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修心的过程,实在便是创造自己的良知、空明见性的过程,用佛家的话说便是破除我执的过程,是克制希望、看淡统统、破除恐怖、忧闷、郁郁寡欢、患得患失落的过程。王阳明在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仅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宁王之乱,但是在辉煌的反面,遭遇了人生中的大麻烦,朝中有些官员在背后诋毁他,一韶光谗言四起。这个时候,王阳明写了一首诗,叫“啾啾吟”,给自己点亮了暗夜中的一盏灯,在这盏明灯上,分明刻写者儒家的三达德:“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写着道家的寂静无为和佛家的破除我执的大解脱,写着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你所该当具有的大聪慧。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辇儿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雇主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此时的王阳明,仿佛置身于峭壁之上,受到宵小之徒的谩骂围攻,但他不惧不忧,仿佛植根于危岩之上的青松,纵然风大雨急,依然特立。充分展现了一个智者不忧不惧的伟大境界。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孔子推崇君子人格,他说“君子开阔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光明磊落心底无私天地宽,而小人则琐屑较量患得患失落,他们内心惨淡,长于利用阴谋诡计。这是两种人生境界的差别。孔子还说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王阳明这首诗的第一句,说的便是孔子的三达德。既然是智者,就该当能够通过阴郁探求光明,那又何来迷惑?既然是仁者,就能够原谅统统,那又何来忧闷呢?面对人生的不快意,面对小人的谗言和诋毁,又何必像个小人那样,眉头紧锁愁容满面呢?
信步辇儿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人生涯着,痛楚的根源其实在于一个争字,既然智者仁者能够放下统统原谅统统识破统统,那么哪怕是荆棘密布的小路,我们也能如闲庭信步一样平常,走出俏丽的心情和风景。王维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没有绝望,就没有绝路,有的只是分歧凡响的风景。道家认为,自然便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以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要认识到,有些事情非人力之所能及,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有些事情,就让它随风而去吧。你又何必担心来日诰日的太阳不会照常升起呢?以是,用王阳明的话说,我们只要捉住致良知的关键,尽人事知定命就行了。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这句话仍旧来自于论语。孔子见告自己的弟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机会来临时,我就出来做官做出一番大奇迹,当没有机会的时候,我就管理好我自己,完善自己的内心而韬光养晦。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一个君子就该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苏东坡也说过:“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王阳明把自己看作是孔子和颜渊,本身也契合了大家都可以做个贤人的空想。孔子说富贵于我如浮云,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以影响自己的心境呢?此时的王阳明已经看淡统统,人的生命就像是一只小船,漂浮在无边无涯的太空之中,无忧无惧无愁,恰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心如不系之舟,随处飘荡,这便是一种大自由的境界。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君子生在天地之间,本就光明磊落,没有私欲,以是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是能致良知,怎么可能像个身穿囚衣的囚犯,被恐怖所束缚呢?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千金之珠和镯镂本是名贵之物,但在我心里,它便是个物体,与凡物无异,我可以用它打鸟刨地,如此拿得起放的得下,绝无滞碍,绝不执着,正所谓富贵于我如浮云。
君不见雇主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老头目怕老虎,却被老虎吃掉,孩子不知道是虎,不知道畏惧,反而拿着棍子像赶牛一样驱赶老虎。这解释勇气的主要。有些事情,你怕什么就来什么,躲也躲不掉,不用年夜胆地迎上去。若能做到勇者无惧,那么统统的流言蜚语都是被风吹散的浮云。无知的人怕被噎去世,干脆不吃东西反被饿去世,屈曲的人怕被淹去世,干脆自己淹去世自己,这不便是屈曲至极的行为吗。
让我们来看末了一句: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人生若能知心知命知定命,洞彻心机和天机,无论碰着什么困难险阻,到哪都是洒脱的,而不用左顾右盼,不用心急如焚,不用一败涂地。你又何必在乎那些骂你的人呢,就把他们当作是鸟雀无聊的叫声吧。
既然我心光明,统统无需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