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连,指长城连绵不断之貌。

诗句描写长城连绵不绝、望之不尽的景况。
“三千里”乃是夸年夜,非实指,泛指长城里程之长。

2.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出自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隈,山水等波折的地方。
荆门城墙将城内与城外的苍茫之野一隔为二,站在城墙之上纵目了望,唯见无边的树木一贯延伸到白云的尽头。
所写之景,视野极为宏阔,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也很大。

十句诗词话城郭城中未省有春景春色城外榆树已半黄

3.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树已半黄。

出自宋·唐庚《春日郊野》。

未省,没发觉。
诗句描写城里与城外春天的脚步不一致的景象。
在写实的同时,也奥妙地交代了墨客要到郊野踏青的缘故原由。

4.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心。

出自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诗句描写杭州城绕西湖而建,夜晚湖上游船如织、灯火似星河的景象。
“灯火万家”是夸年夜,极言杭州城人口之众。
“星河一道”是比喻,形容西湖上游船之多、灯火之盛。

5.地闲春草绿,城静夜乌啼。

出自唐·李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

诗句描写荒凉小城人少城静的情景。
“地闲”,言人少;“乌啼”,言人静。
“春草绿”对“夜乌啼”,意在通过草自绿、乌自鸣的情景反衬出人少城静的情境。

6.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出自唐·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

上句写面前之景,突出余干古城之嵬峨;下句以“万古”、“楚水”字眼回顾历史,寄托对景感伤、怀古感慨之意。

7.孤城突兀连沧海,三岛参差耸深秋。

出自宋·韦骧《登蓬莱阁》。

突兀,高耸突出之貌。
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等三座海上神山。
深秋,晚秋。
诗句描写晚秋中的蓬莱城为三岛环列、耸立于沧海之中的景致。

8.古塞草青宜牧马,春城月暗好啼乌。

出自唐·耿蔊《送大谷高少府》。

诗句描写边塞之城草色青青、月暗乌啼的夜景。

9.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莽莽,指原野辽阔、无边无涯的样子,此指群山连绵不断的样子。
诗句描写秦州城所处万山丛中、山谷之间的地理位置。
“莽莽”乃以叠字修辞手腕写群山连绵不断之貌,“万重山”乃因此夸年夜之笔极言秦州城周围山峰之众。

10.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出自宋·秦不雅观《泗州东城晚望》。

渺渺,迢遥迷茫的样子。
舳舻,指首尾衔接的船只。
夕霏,傍晚的云气。
诗句描写登临泗州东城所见白水环城、旷远迷茫,船队行于水上、人语于夕霏之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