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为咸阳平添了多少葱郁的诗情与浪漫。
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由于柳有挽留、不舍之意。
唐诗中的离去都涂抹着青青柳色。
如: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东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当年李太白在咸阳送别朋侪,“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当他看到“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的美景时,自然是感慨万端。
杨叶即柳叶,柳随风动,宛如青烟渺渺,情意缕缕。
王维的《少年行》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人生正值青春年少的花季,又是垂柳依依的春天,骏马、美酒、朋友,自然是少年得意的情怀。

咸阳山水俱阳。
古时,渭水汤汤,水势浩荡,古人迎来送往,除了骑马,大概最多的交通工具便是船只了。
咸阳古渡是长安八景之一。
渡口涛声,故人辞别,折枝柳条,便是深情款款,离情依依。
一枝青柳,欲说还休。
实在是很浪漫很诗意的事情。
柳枝彷佛也成了离去的道具与最美的告别词。
而今人若在此地惜别,都是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送些当地特产吧,是武功土织布、乾州四宝、还是兴平醪糟、油波辣子?乃至由于交通及通讯的极度发达,而没有了离去之痛与思念之苦?比之古人折柳相送,情深意浓,今人多了物质的气息,情意渐淡,少了情绪的牵绕之美,少了精神的清雅之趣。

古人既有折柳相送的习俗,那么当时的咸阳城肯定是柳树满城。
房前屋后,庭院路旁,驿站码头,随处可见柳枝依依。
无论是官宦之家的红墙碧瓦,还是平凡百姓的茅屋草舍,门前可能都是绿柳婆娑。
便是街道酒馆前,也必是茂盛的柳树上挂一赤色酒幡,在微风中轻轻摇荡。
推杯换盏间,就到了告别时候。
起身折柳相送,却是“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若乘坐车马,马蹄声声中,溅起轻尘阵阵,消逝于咸阳桥畔的烟柳之中。
若乘船远去,则渡口别离,更是让人肠断。
无论朋侪,还是情侣,此地相别,一去千里,帆影悠悠。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烟波浩渺、茫茫微雨中,或夕阳晚照、斜晖脉脉中,柳枝轻摇,长袖衣袂飘飘,渭水涛声依旧,如琴声呜咽,翻作相思语。
古筝名曲《长安八景》中,灞柳风雪,咸阳古渡……哪一景梦萦魂牵,惹起万千思绪?哪一曲缠绕心头,挥之不去?一枝细柳,承载了太多的感情。
渡口杨柳依依,从来都是枝枝叶叶离情。

陕西咸阳作家宁颖芳散文咸阳柳不雅赏

今日咸阳,也是柳色青青。
春日里,你若乘飞机抵达西安咸阳空港,再从咸阳北塬南下,宽阔平坦的省道208线路两边绿柳葳蕤,麦田青碧,野外里桃花、梨花、杏花竞相绽放。
远眺五陵塬上座座帝陵,昔日的繁花景象留在了一册青史中。
在柳色碧浪中逐步走进这座千年帝都,去聆听渭城的心跳,感想熏染秦都的脉动。
去看汉阳陵,想象西风残照中的汉家宫阙。
沿312国道西去,寻访昭陵、乾陵的足迹……悠久的历史文化博大绵长,在此,已不仅仅须要一杯美酒,还须要一颗慢下来的怀古之心。

君若从长安西行,或随渭河沿高速路东至咸阳,放眼渭水之滨,咸阳湖畔,柳枝随风轻舞,给这座宜居城市和魅力城市增长了多少浓郁的诗意和韵味。
闲来溜达于湖边,游人如织,游船画舫,依稀当年。
滨河路边,柳树成荫。
风起时,拂起多少很多多少心思。
统一广场,凤凰台,咸阳钟楼,中山街,古渡公园,渭滨公园,中华广场铜车马……行走于青砖小路、石头小径或湖岸河堤边,欣赏仿古的灯箱上一首首唐诗:《渭城曲》、《渭城春晓》、《咸阳城西楼晚眺》、《咸阳怀古》、《送别》……停驻吟诵,在柳色中细品咸阳,于诗词中阅读咸阳,仿佛穿越千年历史,回到秦汉盛唐。

咸阳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秘闻。
有人戏谑说,在此跺跺脚,都会踩到秦砖汉瓦。
是柳色让小城少了几分凝重,多了一丝明丽之色和灵动之气,有了慢下来的安谧与俏丽。
因了这柳色,咸阳拥有了一份碧绿的诗意。
柳枝牵动着柔肠千般,情丝万缕,让人思古怀旧,让沉睡的内心在瞬间清醒过来,回忆起沉淀于岁月深处那纯洁美好的亲情、交情与爱情,人性中温暖的一隅里春色烂漫。
在繁华渐欲迷人眼的今日,感谢满城柳色让匆忙的脚步慢下来,让日益沙化的内心重新变得葱郁丰盈、诗情画意。

柳之于咸阳,彷佛成了一种诗意的文化符号。
不到咸阳,怎知柳色如许?大概咸阳塬不仅仅埋皇上,也有柳色青青,牵引出万般的情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