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固然主要,但毕竟还是不足的。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看重亲自实践。
人间词话〔清〕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奇迹、大学问者,必经由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干瘪”,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研讨,舍得付出,毫不服从,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纵然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干瘪”也心甘情愿;
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终极“蓦然回顾”,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赠萧瑀〔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怎知义,智者必怀仁。
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浊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羞辱之心。比喻只有经由严厉的磨练,才知道谁真正倔强。
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描写梅花在何处、花开时是什么环境,而后两句则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奥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遐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
题鹤林寺壁〔唐〕李涉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永劫光来一贯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光阴。有一天,忽然创造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良久,难得在这骚动的世事中暂且得到少焉的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