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是我国独占的一种文化征象,是某一地约定俗成的八处景不雅观的总称,包括自然景不雅观和人文景不雅观。最开始为什么要用“八”来命名呢?
“八景”一词来源于道家术语,是受到八卦、八仙、八大神咒等玄门文化的影响,而取“八”。《皇经集注》中:八景,一作八宝妙景,一作八卦神景,一作八色光景,大抵天上神舆,周八方之景,备八节之和,故云八景。到了宋代,由于“潇湘八景”名震天下,许多地方纷纭效仿,这时“八景”的观点也开始逐步地发生了改变,由最开始的玄门用语变成了景不雅观类用语。最早将“八景”一词用于指代地域性景不雅观的是北宋画家宋迪绘的《潇湘八景图》,后来著名字画家米芾为其题诗作序,“八景”征象一时之间轰动天下。
明朝时八景文化征象到达壮盛,朝廷乃至以行政命令哀求各州县必须上报当地八大景不雅观。成化十二年(1476),朝廷析嵩县东部、汝州西部又复置伊阳县(今汝阳县),从属汝州直隶州。伊阳县第一任教谕祝富按照上级哀求上报八景。祝富访遍当地文人学士、乡间著老,又实地稽核比对,末了定下了十分著名的八大景不雅观。那时候汝阳山水具佳,宫不雅观各处,胜迹如林。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汝阳留下了随处颂扬的八景诗文。
1、凤山朝阳:凤山在县城北门外2公里,孤嶂耸起,奇丽可不雅观。东西两翼伸展,势如翔凤,县城在山之阳,直接其脉。有诗赞道:“何年丹凤从天来,翩然两翼自飞开。山头千载不飞去,山前云锁玉书台。朝阳一出鸣南冈,九苞五彩生辉光。地灵钟秀信数奇,奎星照映发天章”。今为凤凰山森林公园。
2、瑞云屏嶂:县城南2公里瑞云山。山坡林木横铺,翠如列屏,有泉有树,风景佳妙,晓望晚眺,赏心悦目。有诗赞道:“奇峰拔出撑晴空,瑞云环抱来天风。氤氲浓淡绚朝彩,翠屏点作金芙蓉。我当乘风醉眼醒,坐中忽忆钟山灵。归来呼笔写图玩,面前顿觉无图画。”今为瑞云公园,建有瑞云阁、瑞云书院。
3、桃源胜迹:在县城东南4公里云梦山下,马蓝河环流其间,桃花园数百亩,旁有古迹桃源宫。有诗赞道:“桃源宫在伊水南,荒凉半亩修真庵。种桃羽士去已久,东风空落花。我来停车访遗迹,鹤飞灶冷无。朗吟大笑出门去,一溪流水春山碧。”
4、云梦瑶池:在县城东南3公里云梦山麓,峭壁绝壁,天然古洞,曲径通幽,茂林修竹,宛若瑶池。山上有鬼谷墓、孙膑墓,云梦洞、水帘洞等古迹。有诗赞道:“城之东南云梦山,山腰有洞门不关。云深路杳莫知处,世传仙子栖其间。松花不老瑶草鲜,石床丹灶空年年。信知仙居别有境,人间幻出壶中天。”
5、岘山叠翠:在城南15公里。山峦层叠,中峰独峻。夏日雨后,翠峰叠出,平步青云;冬日雪后,如银砌群塔,琼楼玉宇,层筑峻极,蔚为壮不雅观。唐太宗登此山,因类襄阳之岘山,故名。有诗赞道:“岘山遥耸嵯峨形,插空千尺峰峰青。黛色四季浑不改,更宜晚翠列如屏。初分太极辟洪蒙,此山已立微茫中。揽衣直上最高处,仿佛驾鹤乘天风。”
6、龙崖夜雨:在城西南9公里,汝河出山口,古称“汝厄”。石壁陡峭如削,奇险可畏,岩上有石柱高百丈,传为龙挂撅,故称挂龙崖。夜雾凝石,滴水如雨,入潭泠泠有声,故称龙崖夜雨。有诗赞道:“苍崖壁立如削屏,下有神物潜其灵。忽然夜半雷声作,甲鳞洗出江湖腥。潭云覆水多变态,寒屑飞声响灵濑。西成东作不苦民,岁岁田畴资灌溉。”今在龙崖处建起前坪水库大坝,形成前坪龙湖,碧波千倾,湖光十色,成为汝阳最佳山水游览胜地。
7、紫逻石潭:在城东8公里紫逻口。汝河经此流出,紫逻、云梦两山相对如阙,河阳紫逻山上有汉代广成关遗址,曾住兵镇守。紫逻山下临崖处有石潭,潭水清澈碧绿,烟波浩渺,景致蔚为壮不雅观。有诗赞道:“何年逻卒屯此间,屹然声势赛雄关。于今逻卒去已久,山名千载遗人寰。山下有潭百尺深,倚崖怪石苍波临。有时不测奋雷雨,居人骇听蛟龙吟。”今在潭边建有紫逻水文站。
8、汝水拖蓝:在城南汝河处。河面风回波细,云山倒影,雾霭弥漫,烟云环抱,水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有诗赞道:“汝河环抱伊城流,天光云影共沉浮。风摇不定碧簟色,翠拖万顷玻璃秋。源头遥发天息山,古今不断声潺湲。我来无事发长啸,沦漪坐弄春苔班。”今汝河建有橡皮坝,碰着温差云烟弥漫,轻纱漫舞景致更加迷人。
汝阳县地名办公室褚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