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原道训》有一句话:”故贤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落也”。
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圣贤先哲对直径成尺的璧玉并不器重,他们更器重光阴。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墨客王贞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时曾写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那么,古代没有钟表,怎么度量光阴呢?古人用“圭臬标准”丈量日影长度,辅导农事活动。

实在从“昼”字也可以看出来。
“昼”字由“尽”和“日”构成,"尽"便是度量到光阴终点"、"度量到日落"之意。

元旦古诗五首每一个新年都分歧凡响每一个日出都残酷无比

说文解字中说:“昼,日之出入,与夜为界”。
意思是在太阳上山与太阳下山之间,与夜交界,也便是太阳从东方升起至太阳从西方落下为“昼”,便是白天。

"旦"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形象地表达了太阳从东方升起之意,也便是"日出"。

"尽"与"旦"组合起来表示“从日出到日落的一段光阴",便是我们现在说的白天,《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
”“昼”和“夜”加起来便是一天。

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目前。
”这是关于元旦最早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条款云:“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也便是说,元旦这一天便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年初一。

元旦到底是不是大年初一呢?司马迁的《史记》给出了答案。
司马迁说夏代以正月月朔为元旦;商代以十仲春月朔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月朔为元旦;秦代以十月月朔为元旦;汉武帝又规复正月月朔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颠末议定定:“中华公民共和国纪回年采取公元年法”,确认每一年第一天,即一月一日元旦日为中国的法定节日,俗称阳历年。

02.孟浩然五言诗里的元旦

唐宋期间,元旦便是月朔,孟浩然就曾经在元旦写过一首五言诗:

田家元旦

昨夜斗回北,目前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景象,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生平没有入朝为官,是隐居模范。
某个大年初一,他怀古思今,夜不雅观北斗,感想熏染斗转星移,旧年轻忽而过,汇入历史的长河,日出东山,迎来一朝新岁。
而我已经步入壮年,虽然目前没有为官没有俸禄,但心里仍旧担心农事。
有农夫在桑林垦植,也有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田舍人全靠景象用饭,风调雨顺的一年便是丰收年。

唐朝时,过元旦是有七天假期的,叫“元正假”,包括元旦前后各三天,加上元旦日,一共七天假期。
月朔这一天,文武百官衣冠整洁要举行“大朝会”,便是给天子拜年,跟天子团圆,陪天子不雅观看歌舞演出。

孟浩然是唐朝墨客中唯一一个没有做过官的人,并不是他不想入仕途,他曾说“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他只是苦于没有人举荐。
以是在隐居的路上越走越远。

只不过新年这一天,孟浩然难免遥想那些在朝堂陪天子过年的百官,天子不给我俸禄,我也落得清闲清闲。
看不到歌舞升平,但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与邻居把酒话桑麻,也不失落为一件乐事。
难怪李白说“吾爱孟役夫,风骚天下闻”。

03.王安石的《元日

到了宋代,随着炸药术的发明,烟花炮竹成为新年必备。
宋代文人王安石在实行新法时屡次受阻,新法之路如履薄冰,恰逢新年,他写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七言诗:

元日

炮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延续唐代元日放假七天的传统,这七天,家家放鞭炮,贴春联,做美食,看起来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实在作者借“新桃”喻指新法,希望通过割除弊端,履行新政,为百姓带来更多的“东风”,喝上醇喷鼻香的屠苏酒,日日都是“瞳瞳日”。

王安石忠君爱民,气节超拔,但是变法之路越走越困难,他的空想是美好的,那便是以变法实现“国富民强”,但很多政策并不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宋神宗去世后,变法发布结束。

4.苏轼给弟弟的三首元旦诗

苏轼一贯是中国人最喜好的文人之一,他襟怀开阔,乐不雅观豁达,诙谐风趣,人格高尚,受到后代景仰。
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境界高妙,被人称为文章圣手。
他和弟弟苏辙感情深厚,多年以来一贯诗词唱和不断。
苏轼五十三岁那一年的元日,和弟弟和诗过年,十分风雅。

宋哲宗元祐三年,即1088年,苏轼官居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学士,苏辙也在前一年升任户部侍郎。
除夕之夜,苏辙为准备祈谷祭地的仪式,在尚书省斋戒,顾虑哥哥,写了《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寄呈子瞻兄》诗。

苏轼作了这三首和诗:

和子由大年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江淮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有时。

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朝回两袖天喷鼻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当年踏月走东风,坐看春闱锁醉翁。

白发学生几人在,却将新句调儿童。

第一首诗回顾自己被贬密州黄州,流落天涯,如今好不容易和弟弟同朝为官,还可以遥遥相望,纯属有时。
终于等到新年,你公务在身,不能相见,我还不如回去种田。
这是戏谑调侃的措辞,写出了兄弟情深。

第二首诗说自己已经五十三岁,家里人还要强行让他试一试新衣是不是得当。
清晨出门一次,回来时两只袖子散发出喷鼻香气,侄子头戴银幡乐呵呵的样子,自己看到忍不住也笑了。

第三首连续回顾年少时和弟弟一起进京赶考,同登进士,入仕为官。
如今多年过去了,兄弟二人都已经是白发苍苍,当年一起考试的人还有几人仍在世,想了几句新诗,只能念给孩子们听。

短暂的相聚之后,元祐四年,即1089年,当年三月,苏轼出知杭州。
八月,苏辙出使契丹,二人再次离去。
苏轼说“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苏轼由于见不到弟弟洒泪沾巾。

5.写在结尾的祝福:

2022年元旦即将来临,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愿您提前欢迎小老虎,金虎纳吉祥,虎虎生威精神爽!
愿你每一个元旦都分歧凡响,每一个日出都残酷无比!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