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欧阳修

紫案焚喷鼻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古诗词鉴赏138宋代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赏析】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继承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
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想熏染。

  从诗中可知,考试韶光是在早春时节。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喷鼻香,以肃清人多的异味,且能增长祥瑞肃穆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述士子答题情形,考生们大凌晨就入场了,没有一点繁盛热闹繁荣喧华之声。
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墨客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寅,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该具有慧眼负责鉴别。
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
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善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朴拙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任务感和义务感。

  封建时期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
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
鲁迅的祖父就由于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
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