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韶光领主

1

喜好爬山的人,不去黄山就太亏了。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作为天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黄山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拥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四大独特景不雅观。

然而,如今爬山的人,重在征服的觉得。
而古代人爬山,又是一种什么心境呢?诗仙李白的《山中问答》,可以做个注脚——

写黄山的作品有两万多读这六首古诗就够了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该诗一问一答,全是口语,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浑然天成。
但诗境似近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抒发了作者隐居在山野清闲天然的情趣。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构思风雅,意境甚美。

大概,这便是古人对待山水的态度,融入个中,而不刻意征服。
大自然巧夺天工,非人类私有,能够欣赏嬉戏就已足矣,何必分个输赢、你我呢?

2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实在也不算高。
但在李白眼中,那可就不得明晰,看他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选录)——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神仙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墨客再次利用浪漫主义手腕,形象地描述了黄山的奇异景不雅观。
黄山高耸有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黄山实有36大峰,个中4座在唐代尚未有名,因此李白诗称32峰)。
赤色的山崖对峙夹着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回顾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松树,神仙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李白对黄山喜好有加,曾为它写下大量诗篇。
除了这首诗外,还有一首《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也非常有名——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落。

墨客想象奇特,写作随意率性纵横,读来畅快淋漓。

3

黄山有玉屏、北海、温泉、白云、松台、云谷等6大景区,个中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央,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等景不雅观。
玉屏楼位于莲花、天都之间,集黄山奇景之大成,迎客松特立左侧,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楼后是玉屏峰。
毛主席草书“江山如此多娇”,刻于峰顶峰石之上。

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登临黄山,写有《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西岳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诗虽小,却凝练地写出了黄山景不雅观之奇。
唐代墨客释岛云也写有《望黄山诸峰》——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翠微峰系黄山36大峰之一,位于黄山西北端,在群峰之中是一座形态奇妙的孤峰。
山峰高下,松林密布,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故名翠微峰。
山下有翠微寺,从寺内看翠微峰,诸峰皆隐而不见,唯有翠微卓然独秀,时有时无,仿若蓬莱仙境。

在宋代,有一首无名氏的诗作就单写《翠微峰》——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次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