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偶题》

宋代:秦不雅观

节物相催各悛改,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阴历三月到了春日将尽重逢最美暮春诗词

各个时令的景致景致不断递换,变革常新;痴心的男女总是苦苦挽留春天。

那五彩绚丽的花朵凋落何必感到遗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正称民气意!

文人伤春,彷佛是永恒的主题,东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墨客感叹。
诗一反旧例,没有悲哀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指出对繁花的凋落不须要抱恨,接下来的夏天,树木荫浓,同样令人高兴。

《望江南·三月暮》

宋代: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永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悄悄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
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归家的燕子由于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一直地啼叫。
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词人以写暮春花落开始,以残红难觅结束,首尾呼应,构造完美。

《三月》

唐代:韩偓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季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紧张表达了墨客对光阴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个中也寄寓了墨客壮志难酬的无奈。

《三月晦日送春》

唐代:贾岛

三月正当三旬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此诗是因时令转换惋惜春光难留而作并赠予朋侪的一首诗,作于某一年农历三月三旬日。
这首诗极力抒写的是“苦吟”墨客不忍送春归去,但也无计可留,只有长坐不睡,与那即将逝去的春天共守残夜,哪怕是一霎不时间,也是值是珍惜的。

《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

清代:吴锡麒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

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

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江南三月,红瘦绿肥,莺啼蝶飞,春光老去。
欲寻旧梦,再到前溪,柳过三眠,桑径人稀。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宋代: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顾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思绪绵绵不尽,风采清幽洒脱。
全篇由景到情,由描写环境到人物心情的刻画。
词意连续,笔墨洒脱,余韵不尽。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清代:周济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

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

满眼颓垣欹病树,纵有余英,不值风姨妒。

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昼夜东南注。

此词写暮东风景,抒惜春情怀。
暮春三月,柳絮纷飞,万转千回,落向何处?面前春老花残,颓垣病树,光阴如流水。
全词构思风雅,含蕴颇深。
措辞美,意境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