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墨客韦应物笔下的一首山水诗《滁州西涧》,来一起感想熏染一下我国古典诗歌中山水诗的艺术魅力。这首诗是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公元781年,也便是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的时候。当时韦应物十分喜好西涧(上马河)清幽的景致,这首诗便是某一天游览时所作。
虽然说韦应物在这首诗中,写的只是平凡的景物,但在他的点染下,俨然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山水画。同时它也蕴含了韦应物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情怀。全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只管只有短短4句,却具有美得令民气醉的艺术魅力。下面我们便来详细看看这首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紧张对西涧清幽的景致进行了描述。它的意思是说,我唯独喜好成长在涧边的幽草,上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独怜”二字,解释这两句诗中具有浓郁的主不雅观感情色彩,它是墨客别有会心的感想熏染。
“幽草”、“深树”,透出了一种幽冷色彩,它不像百花那般妩媚娇艳,但是却自有青翠欲滴的身姿,以及甘于寂寞、不趋时悦人的品性,这与韦应物的性情相契合,以是他才会在这里说“独怜”。至于“黄鹂”,除了以动衬静外,它还有暗示墨客乐守节、嫉高媚的浸染。
接下来的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则侧重描述了傍晚时分西涧的景致。它的意思是说,到了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的水势变得湍急起来,无人的渡口只有空舟随波纵横。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两句诗所描述的情境是荒凉的。“无人”解释了它是“野渡”,也进一步加强了诗境的清幽。
而这里的“自”字,则表示出了韦应物的清闲和得意。这种清闲和得意,既是他面临西涧风雨时的心境,也是他面临政治风雨时的写照。由此可见,这首诗中还表现出了韦应物随缘自适、怡然自得、豁达爽朗的人生态度。在写法上,这两句诗则因此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表示了精良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综不雅观韦应物的这首诗,从开篇写“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到结尾写“春潮带雨”、“野舟自横”,短短4句,便将西涧的清幽景致绘影绘声,可谓从开篇美到结尾。总的来说,这首诗是韦应物去郊野漫游,写下的一首山水名篇。至于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在一个“美”字足矣概括。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