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诗的经由与体会
卢骅中年照
我平生最大的欲望是作一名收藏家,从未想过出诗集、当墨客。由于师友们的鼓励支持,也为了学习自勉,于是把1983年至今积累的小诗简选百余首结集,拟择机出版。
我之以是喜好写诗,完备是由于太爱唐诗的缘故。有人说书画、诗词、中医(或武术或京剧)是中国的三大国粹,我十分赞许。字画,是我收藏最爱,诗词是我良朋良师。尤其是唐诗宋词,堪称中华文明精华宝贝,是天下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每诵读它们,对古人笔下描述的诗情画意便折服得五体投地。
我出生在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青少年时期,写过一些新体诗,那是为了“战斗”的须要,如今尚存几首,读来令人哑然不禁。我种过地,经由商,当过矿工,上过大学,讲过课,在官场上走过一遭,还在北京一家报社当了几年,如今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事情。不论走到哪里,干什么事情,如外出乘车,开会学习,年节假日,参不雅观稽核,采访旅游,忙里偷闲,有感而发,总忘不了收藏和写诗。
写诗,实在不须要什么分外工具,一枝笔、几张纸而已。有了手机往后,常常用短信存储办法,把想到见到的感慨用是非句记录在手机里,再整理抄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一些积累。我曾在多家报刊上揭橥过几十首诗,有新体诗,也有旧体诗,自己均不满意,特殊是一家国家级大报编辑在编发我的一首五绝时,随便加了两句,感到非驴非马,又无可奈何,后来就不再揭橥诗作了。如今结集的诗选,基本上没有公开拓表过。
我写诗有自己的意见和作法,在这里请教于方家。
第一,关于诗歌的主题问题。无论旧体诗还是新体诗,都是有主题的。我的小诗不敢自诩高雅高尚,但始终贯穿爱党、爱祖国、爱军队、爱家乡、爱公民的光鲜主题。
第二,关于旧体诗的平仄韵律。旧体诗或格律诗该当讲究格律和韵律。汉字历史悠久,其读音与平仄经由相称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同一个字,古人和今人在读音和平仄上就有可能不同。我在创作旧体诗时,基本采取当代汉语读音和平仄。在平仄处理上,把阴平和阳平作为平声韵,把上声和去声作为仄声韵。这本诗集选入的大多是旧体诗,有律诗、绝句,也有古风、排律。
第三,关于旧体诗的对仗。旧体诗或格律诗该当讲求对仗,这是它的形式美和传情达意确当然哀求。旧体诗的对仗不一定十分严格,只要能抒产生发火者的情绪就好。对仗也不一定非要限定在三四句、五六句上。起首和结尾也可以对仗,也可以全诗对仗。
第四,关于旧体诗的遣词炼句。唐人诗句颇为讲求此道,同一首诗一样平常不用针言或重复利用同一个字、词。今人作新体诗,可以不受任何限定。但旧体诗该当保留自己的传统,使之有别于新体诗。
第五,关于旧体诗的用典。唐往后墨客大多喜好用典,有些墨客还喜好利用冷僻字词。我对此有不同意见。旧体诗或格律诗的特色之一是典雅工稳,寓意深刻,讲求赋比兴。旧体诗不能过于浅白,它毕竟不是“顺口溜”和“打油诗”。但过于苛求用典,或用冷僻字词,常使读者如坠五里云雾,大可不必。唐代大墨客李白、杜甫的诗,特殊是包括他们作品在内的一些随处颂扬的名篇佳构,是很少用典和冷僻字词的。写诗便是写诗,不必故弄玄虚,总该当让读者看得懂才是。
第六,品唐诗与写新诗。我的旧体诗显然不成熟,即便如此低水平,也是多年研读唐诗的习作和体会。朋侪称我的诗多少有唐诗味道,自知是阿谀话,但我写诗总想往唐诗靠拢。写诗既应有生活,以造化为师,也应多读唐诗,从前人作品中汲取营养。读诗实际上是品诗,对一首诗反复咀嚼,细细品味,还应多多体会墨客当时处境和心境,再思考诗人为什么这样写,以及我们与墨客的差距等等。
我的诗是在生活、事情和游历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可谓岁月留痕吧。我写诗当属自娱自乐,尤其对旧体诗缺少深入研究,尚在门外。由于是业余爱好,胆子就大些,才敢于把它们结集公布。目的是引玉抛砖,也冀望能得到诸位方家批评指教。
如果说我比一些诗歌爱好者幸运的话,便是我有幸结识了多位当代著名诗家,如臧克家、端木蕻良、沈延毅、杨仁恺、田瑞昌、李世刚、李松涛师长西席等,或登门求教,或书信往还,得到他们悉心辅导和勉励。臧克家、端木蕻良、沈延毅、杨仁恺四位诗家已经作古,惜不能持书请问。谨此向关心支持我的师长同道致以诚挚谢意!
杨仁恺师长西席为《洗心集》题写书签,田瑞昌将军和李世刚教授为《洗心集》作序,亦一并道谢!
卢 骅
2008年3月1日于沈阳洗砚斋
彼时出版个人诗集的心劲很高,但事情、履职和经济等条件所限,只能束之高阁,也疏于诗的研究和写作。退休后,忙于建馆、授课、写作等;新冠疫情来袭,不便出行游历,故而少有新作。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人类将与之相随同行,或至永久。年近古稀,总要留下点什么。于是把自己这些年学诗心得体会和不成熟的诗作在网上发布,以求得方家不吝见教。
卢骅又及于辽宁宽甸天桥沟寓所
202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