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墨客。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要求严缉刺去世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措辞普通,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译文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习。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的回顾,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嬉戏天竺寺探求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嬉戏?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的回顾,再来便是回顾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赏析】
第一首以色彩取胜,作者不遗余力,以浓墨重彩渲染江南风景。然而这色彩与画布上所能呈现的又有不同,由于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描述不仅有色,更带出了春天热烈旷达、发达茂盛的买卖。这种高度的艺术提炼,千百年让人们永忆这胜似画图的江南春。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末了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好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第三首点到吴宫,但紧张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革使连章体词显得变革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料,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