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苏斌,供职于山东省中医院宣扬部,院报编辑,省书协会员。

泰山奇石,在中华奇石文化中霸占主要的一席之地。
因其分外的审美意韵,又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为山东的奇石藏友,尤其是济南、泰安一带的奇石爱好者所追捧。
在泰山石藏友圈里,有一位爱石成癖,集收藏鉴赏、著书研究于一体的韩先岐师长西席,又被保举为山东泰山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堪称泰山石文化的领军人物。
韩师长西席数度登临泰山,为数千处摩崖石刻探本寻源;踏遍泰山及余脉的山林河谷,亲近自然,探奇结友;吟诗作赋,著书立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为社会奉献余热。

家藏奇石,蕴万千气候

来到韩先岐师长西席的家里,便是到了一个泰山奇石馆,一个由泰山奇石幻化出的奇妙天下,让人大饱眼福。
69岁的韩先岐师长西席鬓发斑白,但精神矍铄,一脸和蔼的笑颜,聊起泰山奇石来刹时进入忘我的境界,时而迷醉沉吟,时而开怀大笑,爱石之趣让他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

寻踪济南玩家十七泰山石痴韩先岐赏石著书悟人生

韩师长西席住在一楼,他开门迎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玄关处的一块泰山供石——迎客松。
在大约一米高的几案上,摆放着这方山形的泰山奇石,黑白相间的纹理,白色纹理展现的一株树干特立、枝叶披拂的迎客松,持重而亲切,顿时让人有宾至如归的觉得。

“迎客松”

进入客厅,高低不一的几案上摆放着十几方较大型的泰山奇石,环墙而立,形态互异,尤其是纹理图案变革万千,这些都是韩先岐师长西席收藏的佳构。
有几方奇石配上了古诗或韩师长西席的自撰诗,为奇石题咏,由省内有名书法家写成条幅作品,与奇石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他指着客厅入口的一块奇石,口中开始念念有词:“这块石头真奇妙,大千天下来写照。
用你慧眼瞧一瞧,看你创造有多少。
”我们一边听他讲解,一边欣赏这块奇石,大约50公分高的一块石头上,有20多个图案,白色图案整体像一匹飞马,局部有梅花鹿、蝴蝶、熊猫、雄鹰等,玄色图案有金鸡、狐狸……。
图案越看越多,让人眼花缭乱,充分调动了不雅观者的想象力,主人名之为“众生石”。

第二块奇石整体呈桃形,韩师长西席称之为“寿石”。
石上的白色图案,中央是一位老者,正躬身面向树下的童子,在问询什么。
画面意境与唐代墨客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非常契合,“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配石的这幅书法作品,由书法家张国英师长西席书写,书风洒脱灵动,与奇石意境相得益彰。

而此石的左侧面,玄色图案则形成一幅“昭君出塞图”,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身披年夜氅迈着武断的步子,走在边塞大漠中,去和亲的路上。

寿石

韩师长西席又把我们引向下一块“鱼石”。
石形像鱼,纹理像一条跃动的鲤鱼。
鱼在中国民俗中有“鱼跃龙门”和“年年有余”的寓意,很适宜厅堂摆放。

面前这块“蟾石”,韩师长西席连称“经典”。
石形像只金蟾,蟾身上绕一条昂首的巨龙,眼睛、龙嘴、龙角形神俱肖,脊上俯着一只神龟。
韩师长西席赋诗云:“蟾石蕴奇妙,寿龟献福到。
紫气盈乾坤,人间尽舜尧。
”书法作品也是张国英师长西席的手迹,与“寿石”条幅旁边对称。

韩师长西席向我们谈起这块蟾石的收藏来历。
五六年前,南部山区高而的一位石农,在山间河道里创造的。
因与韩师长西席相熟,拉回家后就给他打电话,说:“老韩,我本日找到一方好石头,您来看一下是否喜好?”时近中午,韩师长西席没顾上用饭,就和妻子开车赶到高而。
看后连声惊叹,向石农问罢价格,当即买了下来。

蟾石

我问韩师长西席花了多少钱,他略带神秘地笑笑,说 “价格不菲”。
玩石者非常相信石缘,尤其是尚未经由市场流利的“初缘”,更是不要错过。
奇石作为市场流利之物,当然也有一定的价格标准,但因奇石有天然的唯一性,又有“黄金有价石无价”之说。
韩师长西席说,他收藏奇石纯挚出于个人爱好,一向只买不卖,实事求是。
幸而老伴也是一位奇石爱好者,两人意趣相投,收藏奇石有后援支持。

一边交谈,韩师长西席又向我们先容一方人物石“泰山圣母”。
这是一块泰山卵石,整体为椭圆形。
画面上圣母低首屈身盘坐于鳌上,怀抱初生的童子,目光相对,慈爱有加,造型奇妙,形象逼真,这也是一方奇石中的极品。
相传,泰山圣母被玉帝封为泰山之主,号碧霞元君,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泰山老母、泰山奶奶。
碧霄元君又被称为“送子娘娘”,农历三月十五是碧霞元君的生日,民间又有这一天登泰山拜泰山奶奶求子的习俗。
韩师长西席还自撰一首小诗:圣母揽童子,慈心洒人间。
赏石敬慈母,温馨度华年。

“泰山圣母“

由于受居室空间所限,韩先岐收藏更多的是小型石。
在客厅和书房,分别定做了两组博古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韩师长西席收藏的系列小型石,各具特色,气候万千。
这些小型石紧张有四类:

一是人物石:有“羽扇纶巾诸葛亮”、“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杰曹操”、“武松打虎”、“贵妃醉酒”、“米芾拜石”、“姜子牙钓鱼”、“地皮爷拜不雅观音”、“张果老倒骑驴”、“天生一对”、 “闻鸡起舞”、“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等。
不雅观之皆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二是笔墨石:一组“中、国、泰山、石”,是韩师长西席收藏笔墨石的代表。

三是植物石:一组“梅、兰、竹、菊”,作为植物石的代表。

四是动物石:有绵羊、狐狸、猫、和平鸽、熊猫等等。

韩师长西席住一楼,房前还有一处小院,院中植一棵塔松、三五株桃杏、数盆兰竹,也摆放着不少泰山奇石,又有石桌、石凳,还有花园、菜园。

赏石著书,研究泰山石文化

韩先岐师长西席带我们赏过他的家藏泰山石,又向我们先容自己爱石、藏石,又著书立说的经历。
退休之前,韩先岐从事行政管理事情,业余韶光喜好赏石(偶有藏石)、读书,尤其喜好中国古诗词。
但因事情繁忙,没有多少韶光和精力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2013年,从行政岗位退休后,他一下子投入到对泰山奇石收藏和鉴赏中,丰富了退休生活,没想到越来越痴迷,进而研究起泰山石文化,编著了《中华泰山奇石鉴赏大不雅观》、《泰山石吟》两部书。

他先后走遍了泰山景区的风景名胜,及泰山余脉的山山水水。
坚持每周一次去泰山赏石、拍照,拜访了济南、泰安等地的百余位好友及石农,收藏泰山石佳构。
在与浩瀚好友互换的同时,他将藏友们的藏石佳构一并拍照网络,回来后细细揣摩,对每方石头授予文化内涵,写出鉴赏词或配诗。

泰山伟大的山体上,留下了三千余处碑碣石刻,史上十二位帝王在泰山留下墨宝,是泰山作为五岳之尊的主要文化景不雅观和载体。
2014年,为拍摄泰山石刻,韩先岐数次徒步登临泰山,力求对每方石刻的所在位置、题词年代、及题词者身份背景等精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对精选的石刻进行了图解。

“天生一对”

经由两年的登山、探友、赏石、查证等努力,征集大量资料,编著了《中华泰山奇石大不雅观》一书,由山东公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一部以传统赏石理念与当代审美意知趣结合编著的泰山石鉴赏专著,奉献给广大泰山石爱好者,鉴赏了泰山石之美,传播泰山石文化,以石悟道,以文修德,熏陶脾气,延年益寿。

2014年9月,出版《中华泰山奇石鉴赏大不雅观》一书后,得到广大泰山石藏友的同等推崇。
韩先岐仍激情澎湃,打算在有生之年打造泰山石文化的系列丛书。
随后,丛书之二《泰山石吟》动手写稿。
《泰山石吟》展示了韩先岐广泛征集的300余方泰山石佳构和极品,共分六篇: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笔墨、众相。
根据每方奇石的形态、内涵、象形、寓意等精心撰写诗词、歌赋并加以注释。
譬如山水篇中的“探海石”,此石静卧于泰山极顶,是游人登顶必到的景不雅观,配诗为“耸立泰山之极顶,游人止步望尊荣。
俯揽众山鹜八极,探望东海听涛声”。
人物篇中“贤人石”,配诗:“泰山奇石蕴灵气,齐鲁圣贤扬古风。
千年贤人石中现,中原之魂寄圣情”。
韩师长西席说,自己不是墨客,只是出于对泰山的热爱,是泰山神石的灵气引发了写作灵感,常常在睡梦中灵机一动,遐想起几句诗,就立时开灯记录下来。

沉浸于赏石联句之中,韩师长西席常常从居室走到房前小院。
塔松下、石桌旁,与奇石为伴,也是韩师长西席灵感萌动、赏石觅句的所在。
又经由三年的征集、酝酿,韩先岐编撰的《泰山石吟》一书,于2017年3月出版发行了,这又成为好友、故交同贺共赏的一件盛事。
原市委布告张福山为其作序:“泰山之流韵,真情走诗笔”。
曾经的老领导邢玉墀看过他的两本书,也啧啧夸奖:“没想到,小韩你能写出这两部‘奇书’。
”山东不雅观赏石协会徐会长评价:“对山东赏石做出了贡献”。
中国大汶口文化研究院原院长、泰山学子李继生师长西席评价:“此书补充了泰山文化的一项空缺。

谈到自己赏石的体会,韩先岐师长西席说:人近石则寿。
现实生活中,人在生存、发展、升迁、财富、离退等面前,难免有失落落、烦恼,关键是如何面对现实,排解烦恼,走出困境。
而寄情于赏石者,大都是乐天派,能精确把握人生不雅观。
雅石之以是受人们喜好,是由于它具有人类所讴歌的高尚品质,他总结为泰山奇石“五德”——寿、实、静、美、献。
实则静,静则美,展其美即献,献则寿,此五德相生相成,相得益彰。
沉浸于泰山奇石的玩赏之中,可以熏陶脾气,使心胸旷达。
泰山奇石有灵性,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天机,静心不雅观石,对望互换,读懂一块奇石,就悟透看淡一些人间世相,达到“物我两忘,返璞归真”的境界。
他说,有了“点石成金”的赏石意趣,淡泊宁静,乐不雅观自适,就会进入有益康健龟龄的“黄金态”。

“雄杰曹操“

韩师长西席自撰一幅对联,描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心有三爱:赏石、著书、佳园艺;园有四物:青松、兰竹、桂花喷鼻香”,横批是“乐在个中”。

壹点号 奚话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