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博识莫测的大道理,只有普通易懂的小知识。
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从古至今,“追名逐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不太令人喜好的词语。
但实际上,它却是很多人毕生都在做的事情。
只不过,不同于世俗以是为的追求富贵、追求利益、追求名望,历史上,那些具有大志向的名人,他们也“追名逐利”。
但他们的追名逐利,实在是追逐梦想。

只是,在上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追名逐利”的事情是不能够拿到台面上来讲的。
纵然要讲,也要讲得蕴藉、委婉、动听。
毕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哪一个人不渴望功成名就呢?以是,如何精确地“追逐梦想”,是一个关乎到人买卖义的深刻问题。

在这一点上,唐代著名墨客孟浩然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
当时,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
不久,又拜中书令,孟浩然便写了此诗给他,想得到其引荐。
此诗是孟浩然难得的一首大气诗作,写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足以惊绝千古。
全诗如下:

孟浩然宝贵的一首大年夜气诗作写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足以惊绝千古

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不雅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对这首诗进行解析之前,有一个问题确实非常让人困扰。
由于对很多网友来说,举凡古代的千古名篇,你就不能说它差,说它哪里写得不好。
如果你说了,你就能亲自地感想熏染到什么叫“网络暴力”。
生理学上常讲的“有种思想”,有时候真的非常恐怖,毁坏力十足。

即便如此,“文无第一”,一首古诗能流传千年,肯定有它好的地方。
但并不一定就代表它完美无缺。
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不能够写得很好的。
为什么呢?“望洞庭湖”是墨客直觉的一种感发,而“赠张丞相”则是其余的一件事情,它就像是一个混搭,但不完全也不饱满。

对此,王国维曾说,墨客不应该作那些歌颂投赠之篇。
由于你若给一个王侯将相写诗,把他赞颂一番,然后再向他有所哀求,你的第一个动念,就包含了很多的功利成分,以是你在感情上、在品质上就会有欠缺。
事实上,中国诗的风格与墨客的品质每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以是,如果以一样平常诗歌来说,这首诗写得还是相称不错的,它把两部分结合得很奥妙;可是,如果以最高的标准来哀求,这首诗就不算是一首最好的诗了。
但不论若何,整首诗虽然讲的便是“追名逐利”的事情,但是却写出了一个至高的境界,称得上千古名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的湖水是平的,什么是“平”?湖水实在没有平地,由于那么大的一片湖,永久有波浪在上面,“平”只是远不雅观所见;同样,他说“天边树若荠”,树有很多枝干,可你远看那些树,就像连成一片的“荠”了。
以是,“平”是极言其广远之意。

“湖水平”3字的前面,墨客用了一个词语“八月”,看似平常,却给我们了两个提示:一个是点明作者写诗的时令;另一个是给人一种遐想。
《庄子·秋水》中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
”在秋日,下了几场秋雨之后,秋水暴涨起来了。

很多小河流入了黄河。
于是,黄河之水涨得很宽,在两岸或水中的洲渚之间“不辨牛马”,牛马本来是动物中很大的,可是此时,你连对岸走的那个动物是牛是马都分辨不出来了。
以是“八月”可以使人遐想到《庄子》的《秋水》篇,就把那片大湖想象得更广远了。

“涵虚混太清”,“涵”从水”,我们把来信也叫做来函,由于“函”本来指例子。
古代的信是用丝绸写成,然后放在一个盒子中。
在这一句里,“函”字阁下从一个“水”,便是放在水中,为水包含之意。
“虚”指虚空;“太清”是天的代称,这一句极写洞庭湖的广远辽阔,使全体天空都仿佛落到湖水中了。

关于这种境界,宋代著名文人欧阳修在一首小词《采桑子》说“疑是湖中别有天”。
他说:自己的小船在湖面上行驶而过,天空倒映在湖中,湖天一色,觉得全体天下仿佛都落在湖水中了。
于是,他“疑是湖中别有天”。
欧阳修的这句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而后,孟浩然接着说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写得真是好,极具盛唐气候,开阔、博大、有胸襟。
“云梦泽”,上古时本来有云梦两个大湖,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的叫梦,江北的叫云。
后来湖水变浅,两片大湖连成一片低洼湿润的陆地,就成了“云梦泽”。

“岳阳城”在洞庭湖的东北,湖面广阔,常刮西熏风。
夏秋之际,湖水暴涨,涛声喧如击鼓,昼夜不息。
因此,这两句是说:站在岳阳楼上了望洞庭湖,可以看到那边的云梦泽;在水天交卸之处,一片烟雾迷蒙之气蒸腾而上。
波浪打在岳阳城楼下,彷佛使整座城楼都在摇撼。

诗作前四句写景,墨客不仅写得开阔博大,而且自然浑成。
可是,诗作题目中不但有“望洞庭湖”,还有“赠张丞相”呀,以是,后边一转,墨客就开始直接言情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便是渡过,它有两种环境:一个是追求自己的成功,另一个暗示救援天下的空想。

“舟”是船,“楫”是桨。
他说,我想要渡过这一大片湖水,可是无船无桨,我怎么渡过去?我何尝不想为国家做一番奇迹,可是没有人帮助我,给我援手呀。
我如何能够实践自己的政治空想呢?既然如此,就不要赌了吗?“端居耻圣明”,“端”指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端居”是无所作为的样子。

如果什么都不做,白白地过日子,肯定是可耻的,特殊是生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期。
由于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诸葛亮为什么一开始不肯出来做官?由于他要“苟全性命于浊世”。
浊世可以苟全,那治世呢?

要知道,孟浩然写这首诗时,正是唐玄宗开元之治的时期,正是须要各种人才的时候。
孟浩然才华横溢,却大半生都隐居在山林。
此时,他已过不惑之年,依然功业无成,以是他当然会有“耻圣明”之感。
作为一个有空想的读书人,空有才华却无处可施,无疑是悲哀的,

这两句诗,作者已经从大自然的景物形象过渡到自己比喻的情意了。
也便是说,他开始有了一种喻托。
什么意思呢?意思便是说:诗作开始两句所写的物象,并不是他意念之中的物象,而是大自然中实有的物象,以是一开始是兴。
到五、六两句则由兴转到比了。

由于,此时他看到的大自然景象是湖水,然后由湖水遐想到济渡,而“济”便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意思。
以是,这两句实际上说的便是想要做官,但他是用解释的办法抒写的,尤其是“端居耻圣明”5字,把他自己想要做官的那一份感情,完备用很平俗的说法说出来了。

如此,在墨客笔下,“追名逐利”就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而是人生中的天经地义。
这样的境界确实很高,一点儿也不俗。
事实上,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民气目中,写做官功利的古诗词便是俗,写隐居山林寄情风月的诗便是雅。
实在不是,像李白的《行路难》就写得非常洒脱洒脱。

末了两句,“坐不雅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不雅观”是说我自己没有动,我只是看人家在钓鱼;“徒”是徒然;“羡鱼”是羡人的鱼之意。
当然,这里的“羡鱼”,有学者作了其余一种阐明,是说我倾慕那些鱼能够被人钓上去。
可是,鱼钓上来就会被吃掉,为何要去“羡”呢?

以是,这句话该当是说:我倾慕他们有所收成,而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像王绩《野望》中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人家都得到了,你得到了什么?人,常常是到了中年往后,如果什么都没有完成,就会有一种生命落空之感;而且,这样的人一定还不是一样平常的人。

为什么?由于一样平常人只是追求物质生活方面最现实的享受就好了。
每天吃饱了就睡,睡好了就梦想升官发财。
闲下来时,打打麻将,刷刷剧。
他们根本不会想什么生命落空还是不落空的问题。
每每是那么真正有才能、有空想、想要做点事情却没完成的人,才会有生命落空的悲慨。
孟浩然此诗的至高境界就表示在这里。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