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配音最主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理解是输入,表达是输出。
每拿到一个角色,都要仔细琢磨、不断练习,直到把角色“配”出光彩

好的配音可以在“语种适配”与“贴合人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
随着国产动漫、游戏的崛起,配音行业越来越正规、制作越来越风雅、不雅观众越来越肯定,形成正向循环

无论时期怎么变革,科技如何发展,对艺术的全身心投入,对佳构的不断追求,是不变的

声临其境声入人心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译制片的辉煌期间,出身了《追捕》《佐罗》等家喻户晓的译制片,配音演员参与塑造的诸多经典角色成为人们难忘的回顾。
随着我国文化家当繁荣发展,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层出不穷,配音领域不断拓宽,配音演员和配音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此,我们约请“佐罗”(电影《佐罗》)配音童自荣、“萧十一郎”(电视剧《萧十一郎》)配音姜广涛、“洛天依”(虚拟歌手)音源山新老中青三代配音演员,共同磋商配音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言之有物

用声音实现人物形象再创造

:三位配音演员都塑造了浩瀚随处颂扬的声音形象,请详细谈谈如何用声音塑造角色?

童自荣:配音最主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理解是输入,表达是输出。
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电影译制厂引进电影《佐罗》,让我为劝善扬善的蒙面英雄佐罗配音。
佐罗是侠客,他路见不平拔刀合作,为百姓舒展正义,很有魅力和威慑力。
现实生活中,为了迷惑仇敌,他假扮成轻浮懦弱的“总督”。
为了更好地区别两个人物,我把一些戏剧演出的履历运用到配音上,比如通过服装来区分:在给“佐罗”配音时,我穿上硬头皮鞋,人急速端正起来;准假总督配音时,我就穿上拖鞋,人也会变得闲散一些。
在“佐罗”之前,我已有5年的配音经历,大多是小角色。
每拿到一个角色,我都会仔细琢磨、不断练习,直到把角色“配”出光彩。

山新:不要轻视任何一个角色,由于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我紧张为动漫、游戏、新媒体等配音,配音前会根据人物形状等设定进行声音设计。
如果一个动画人物眉间皱纹多,脾气比较压抑,声音上我会设计得低沉沙哑一点;一个角色走路驼背含胸,不足自傲,那我在声音表现上也会怯懦一些……总结出每个角色的一系列特点之后,这个人物的声音形象自然就凸显出来。
在为《罗小黑战记》系列动画片中13个角色配音时,我便是这么做的。

姜广涛:我认为,配音最关键的不是音色而是演出。
配音讲究的是“还魂”,是能否在作品中展现人性。
在20多年的配音生涯中,我大部分韶光都在为国产电视剧配音。
作品到配音阶段,演员已经确立了演出办法和节奏,这时配音演员不仅要与角色共情,还要贴合已经树立起来的人物形象。
我们的事情可能和翻译家类似,好的翻译不会挡在读者和原著中间,人们乃至不会觉得到翻译的存在,好的配音也是如此。

童自荣:以是说,配音演员要永久站在幕后,与不雅观众保持间隔,留有一份神秘,这样才能让不雅观众专注于角色。

:近几年,配音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配音演员也有明星化趋势。

山新:确实,随着配音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多,声音的力量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配音军队中来。
行业发达发展,配音从业者的事情环境也有很大改不雅观。
“明星”配音演员们正在用自己的声音打动更多人。

言近旨远

让不雅观众领略无穷的措辞魅力

:随着不雅观众外语水平提高,“原版加字幕”成为盛行的播映形式,当措辞障碍逐渐消解,译制片将迎来若何的未来?

童自荣:电影是声画艺术,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会滋扰对作品的欣赏。
其余,字幕每每只显示关键台词内容,失落去了很多口语表达独占的细节、色彩和味道,不雅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想熏染也大打折扣。
比较之下,译制片的创作空间更大。

山新:过去我们一提到给外国动画片配音,很多网友不支持,他们认为原声更“原汁原味”。
实在好的配音可以在“语种适配”与“贴合人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好的配音,听众是能听出来的。
最近我们配音的某部外国动画结束时,“配音老师辛劳了”的弹幕在全体画面刷屏,让人冲动。
随着国产动漫、游戏的崛起,配音行业越来越正规、制作越来越风雅、不雅观众越来越肯定,形成正向循环。
我认为,年轻人对汉语配音的追捧,也和文化自傲密切干系——当代青年更热爱自己国家的措辞。

:一些年轻不雅观众不习气上世纪80年代译制片的翻译风格,认为“拿腔拿调”。
大家怎么看待“译制腔”?

姜广涛:那个年代的配音办法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见意义的。
不能大略看一两个片段就断章取义,当你沉浸在故事中,自然会被配音演员博识的演技所折服。
比如邱岳峰老师为《简·爱》中的罗切斯特配音,能让人从声音中感想熏染到那个孤僻冷傲却又渴望温暖的灵魂。

童自荣:这种配音办法是由那个年代的影片风格决定的。
现在的影视和动漫措辞重生涯化,配音风格也更自然。
我后来为《棋王》《哈利·波特》《玩具总动员》《大圣归来》配音,没有人说我“拿腔拿调”。
配音为影片、为角色做事,要与影片、角色风格同等。

山新:我们现在录制动漫、游戏作品,也是要只管即便跟原片演出风格相同等。

言为心声

技能发展,坚持追求

:现在,配音已经不仅仅运用于译制片、国产剧、动画作品,还运用在游戏、广播剧、有声书等更广泛的领域。
不同年代不同艺术中的配音有哪些“变”与“不变”?

山新:大学毕业后我坚持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配音演员,起步阶段很困难。
这些年,随着国产动漫、游戏崛起,配音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技能也赋能配音艺术的发展。
比如,很多动画配音先行于动画制作,摆在配音演员面前的只有大略的人物示意图和背景图。
演员配音的同时也对演员进行表情和动作捕捉,创作者根据配音演员的表情和动作进行绘制,使动画更加生动可感,这就为配音演员供应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还有一些新的配音形式,比如虚拟歌手“洛天依”,利用智能语音合成技能,人们只要在相应程序中输入旋律与歌词,“洛天依”即可用配音演员的声音唱出歌曲,并天生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是“专业作者天生内容”与“用户生产内容”的有机结合,知足了青年群体的创作需求,真正做到“唱出大家心中的歌”。

姜广涛:在译制片的“黄金时期”,上海电影译制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是译制片出品的紧张阵地。
童老师来自上海电影译制厂,而我的第一份事情是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为电影配音,配音前辈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影响了我。
我记得那时候为一部电影配音,须要所有演职职员一起开会,共同研读台词,创作氛围特殊浓厚。
统统准备就绪后,大家走进录音棚,由专业放映师放映影片。
面对银幕、对着发话器,和同事们合营着呈现电影人物的喜怒哀乐,非常有仪式感。
再往前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一部影片配音,配音演员从思想上、艺术上解析影片,撰写角色生理剖析报告。
主要场次的戏乃至要演员完完全整演出几遍,才能进录音棚。
配音演员都要把台词背下来,这样才能缓解口型包袱,心神专注于演出角色本身。
2000年之后,配音大多在数字音频事情站进行,有了分轨技能,不再须要配音演员凑集在一起事情。
科技的进步让配音更真实,艺术表现力更丰富,也更随意马虎操作,难的是保持对艺术创作的那份尊重与执着。

童自荣:无论时期怎么变革,科技如何发展,对艺术的全身心投入,对佳构的不断追求,是不变的。
新一代配音演员不仅传承着中国配音的好传统,更在寻衅更新更多样的配音课题,令人充满期待。

作者:对话人:童自荣(译制片配音演员) 姜广涛(配音导演) 山 新(动漫游戏配音演员) 任飞帆(本报)

来源: 公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