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

作者:[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我们读诗玫瑰姐姐甘霞吴越方言诵读钗头凤

东风恶,欢情薄,

一赍恨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甘霞,一位因热爱旗袍而经营旗袍的柔丝旗袍馆馆主,人称玫瑰姐姐。
她认为朗诵与旗袍有着不解之缘:修心,养性,艺术,美好……

在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中,她会利用江南人的吴侬软语发音特色,用沪浙方言朗诵一些适宜的文学作品。
这首出自南宋陆游的《钗头凤》,她以为用杭州话越剧腔调来吟诵或许更能把墨客的那种“追悔莫及”的内心感情表现的更淋漓尽致一些。

文|张海龙(Harold-Zhang)

本日端午,也是中国的墨客节。
两千多年前的本日,相传那个写下《离骚》和《天问》的屈原投下了汨罗江,从此人们为了记住他就开始划龙舟并且吃粽子,让这位郁郁不得志的墨客永久留在民气之中。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那是一种内心的冲动,也是对外物的感应。
所谓“见物起兴”,便是由外物而冲动你的内心,是引起你的诗产生情绪的全过程。
比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比如“红酥手,黄藤酒”。
所谓兴,便是引起你感发的开端,它可能是形象,也可能是声音,都对应着你人生中的某段“影象”。

古人写诗,都伴随着吟诵。
你的诗句便是你内心的冲动,就会伴随着你的吟诵声音引发出来。
伴随吟诵,就会把笔墨与声音融为一体,呼唤起那种冲动的力量。
而方言,因其特定的地理特色与文化生理,每每与蚀骨的乡愁与初心不可分割。
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可能用普通话读出来会略显平淡,而用方言吟诵出来则立时非常平凡,像是真正唤出了那些笔墨的“魂儿”,让我们都仿佛回到了“从前慢”的古代,让我们听到了一段古老爱情的悠长嗟叹。

►我们读诗 | 支持矩阵

发起单位:杭州文广集团、杭州文广新局、杭州之声、腾讯大浙网

协办单位:公民拍照报、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 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旅游推广中央、大可墙绘

媒体支持: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都邑快报、华语之声

法律顾问:浙江浙联状师事务所

题头书法:静隐庐主徐戎

►我们读诗 | 制作团队

主 编:张海龙

主 播:佳维

编 辑:新力量新媒体小组

总策划:张海龙

总监制:熊丽

策划出品:FM89杭州之声、抵达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