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

唐·骆宾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可打印的寒假小学生古诗词拓展复习系列之一咏鹅

1)咏:用诗、词来描述,赞颂。
咏鹅,用诗词来赞颂鹅。

2)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3) 掌:诗中指籍省的脚掌。
4拨:划。

这首诗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以一个儿童的眼力看鹅游水嬉戏。
开头连用三个“鹅”字,反复吟唱,写出了小作者看到鹅时的喜悦;紧接着后三句是作者所听所见,先是听到鹅“曲项向天歌”的得意叫声,再是看到鹅浮在水面上,用红脚掌拨动水波时嬉戏的情景,鹅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涌如今人们面前,表达了小作者对鹅的喜好之情。

骆宾王(约 619-687),字不雅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唐代著名墨客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代表作有《骆宾王文集》。

这首诗大概是每个人刚识字的时候就要背的一首,而且是字数最少的一首。
整首诗只有十八个字。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首很规范的古典诗歌,由于它第一句只有三个字。
常日这样的五言绝句,第一句该是五个字,比如《静夜思》。

中国诗歌史上有很多在童年或少年时期就展现出文学才华的小墨客小作家,《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便是个中之一。
大约公元 638 年,骆宾王出生于今浙江义乌。
7 岁时,他在家乡的池塘边玩耍,有人指着池中鹅让他作诗,他略想了一下,《咏鹅》这首诗便脱口而出了。

第一句,“鹅,鹅,鹅”,反复强调: 大家听好了啊,我咏的是鹅。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
咏的是不是鹅? 能不能换成别的动物呢?不能。
墨客捉住了“鹅”的独特特色。
鹅的脖子长,叫起来才是“曲项”。
麻雀、黄鹂脖子都短,只能直着喉咙喳喳叫。
还有,随时都能“向天歌”,也是鹅的特点。
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喜好向天而歌呢? 李贺有一句诗,叫“雄鸡一声天下白”。
大公鸡清晨的时候就喜好向天歌。
但鹅不管什么韶光,随时可能叫,以是很多屯子里的人家,会养鹅来看家护院。
它们对待陌生人,有时比狗还凶。

第三句,“白毛浮绿水”,又把鹅跟很多水鸟区分开来。
比如有一种水鸟,大家在很多散文里常常看到,叫鸬鹚,它乃至会潜水。
鹅可不会潜水,鹅一样平常是浮在水面上的。
同时鸬鹚一样平常是玄色的,它不是“白毛浮绿水”这样一种情态。

第四句,“红掌拨清波”。
“红掌拨”三个字也捉住了鹅的特色咱们来比较一下。
鸡有掌吗?没有,鸡的掌是爪子,以是鸡爪跟鹅掌不一样。
鸭倒是有掌,你看鸭和鹅,它们的掌都有蹼,伸开来就很宽大,便于划水。
可是鸭掌一样平常没有鹅掌那么红,除非你们家烧鸭子辣椒油放多了,涌现一个红掌。

在《咏鹅》这首诗中,动词的利用非常奥妙和生动。
“歌”“浮”“拨”连贯起来,写出了墨客定睛不雅观看时鹅的全部动作,让读者看到的是一只伸展愉悦的俏丽生物,而透过对颜色的描述,则让读者看到了鲜活的、大自然和谐的景象。
对付一名只有7岁的小墨客来说,这一番描写,堪称才华横溢。

骆宾王是不折不扣的才子,这样的人有着绝世的才华,同时也常常有着非凡的个性。
在他生活的时期,凭借文学才能,完备可以出人头地,但他只管家境贫寒,却不愿意专心去追逐升迁,更不愿意在担当政府官员的时候询私枉法,而是每每批驳社会弊端,直言上司的缺陷。
也正因如此,骆宾王生平中只担当过很小的官职,并且一度身陷监牢之灾。

对付普通人来说,下狱是足以摧毁意志的遭遇,但骆宾王并没有被打倒。
在狱中,他写文章、作诗,阐述自己的空想和抱负。
他的另一首流传甚广的诗作《在狱咏蝉》,便是在监牢中完成的。
在这首诗中,他借着对秋蝉顽强品质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坚持空想和被构陷而不屈的精神事实上,骆宾王一贯在期待有机会参与到推动社会变革的行动之中出狱后,他被贬到扬州担当小官时碰着了同样被贬的柳州司马徐敬业.

骆宾王生活在唐朝早期,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经典诗作,同时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由于各种缘故原由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仿佛流星划过天空,在短暂的生命中创造了人生的残酷。

在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偏于华美,墨客们喜好堆砌俏丽的词语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分歧凡响。
骆宾王和其余三位墨客一反这种追求笔墨浮丽的文风,用朴实、真切的措辞陈述自己的真实心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抒发内心深处的空想主义情怀。
这种创作风格影响了此后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内的许多墨客。

如果说,唐朝是中国诗歌朝着清新、淳厚发展的主要历史期间,那么,骆宾王和他的差错们则是重塑中国诗风的真正典范。

这首诗虽然是小骆宾王写的,但是这位小朋友之所往后来能够成为一位大墨客,便是由于他非常长于不雅观察生活,不雅观察得敏锐、仔细.能够捕捉到这种动物与别的动物之间不同的地方。
古人学写诗都是从咏物诗开始学起,从小就咏鹅、咏花、咏雨、咏池塘,这是符合写作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