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就该当要讲真话,如果只有华美的辞藻,那显然是失落去了文学应有的代价,韩愈的文章就很真实,写得也很有趣,例如《师说》、《马说》、《进学解》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他的散文清新脱俗,用词也是极为讲究,里面还出身了很多经典的词句,纵然是到了本日,我们也依旧还会引用,这也正是韩愈最伟大的一个地方。
韩愈除了文章写得好,诗歌也是一绝,他也是第一个把散文的创作手腕,利用到诗歌中,而且他的诗与别人的又不一样,非常讲究,大部分的作品,可能都是上四下三的节奏,举一个例子,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说,那便是上四下三,“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便是这样,前面四个字故人西辞,后面又是接上来黄鹤楼。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创作手腕,可是韩愈的不一样,他的是上三下四,有点反其道而行之。
虽然韩愈很有文采,也很有才华,但是从前间实在不关顺利,科举考试也考了好几次,而且末了博学宏词科没有通过,唐朝的科举制度并不是说考中了进士,那就会给一个官职,一定要通过后面的博学宏词科,这种考试相称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算是进入了正式的体例,朝廷才会给一个官职。如果没有通过这个考试,只能是去外地担当幕僚,以是从前间的韩愈一贯是在外地为官,只是后来得到了唐宪宗的赏识,这才回到了长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韩愈可以顺风顺水,但是由于他刚毅刚烈不阿的性情,使得他得罪了唐宪宗,晚年还是被贬潮州,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释迦文佛的一节佛骨运到宫中,于是韩愈在早朝时上了一封朝奏,这激怒了唐宪宗,等到了晚上就收到了被贬潮州的诏书,使得韩愈悲痛不已,还写下了令人伤感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故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这首诗动听肺腑,毕竟这个时候他已经是花甲之年,从长安到潮州又是几千公里,可能对付现在的人来说,这几千公里不算什么,但是对付唐朝的人来说,那便是鬼门关,一起走去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也使得韩愈很是伤感,也很担忧,于是写了这么一首很伤感的作品。
首联和颔联便是先写了事宜的起因,还有自己的一片诚挚,但是唐宪宗并不领情,清晨我把一封谏书呈现给了天子,可是到了晚上就被贬到了潮州,而从这个地方到潮州路途八千公里。我原来是想替天子撤除有害的事,不能由于自己的朽迈,以是就不去理会。这几句写得很诚挚,也让我们感想熏染到了不一样的韩愈。
颈联和尾联又是写了在路上的感想熏染,还有对付未来的担忧,每走一段路后就要转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有浮云横断的终南山,我的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山关,地面上全是皑皑白雪阻挡了去路,连马儿也不愿意前行。我知你远道而来,这一起上一定是凶多吉少,恰好偏远潮州的瘴气,把我的尸骨掩埋在那崇山峻岭之中。末了这一句更是直抒胸臆,也再次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
韩愈的诗很有特点,那我们从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到是上三下四的节奏,这也是他独创,以是他的诗坛同样有着很高的地位,并且与当时的另一位大墨客孟郊创立了“韩孟诗派”,对付后世同样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而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首诗情绪细腻,写得也是很伤感,读来当真是令人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