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杜二人杜牧长于绝句,其诗文词清丽、情韵跌宕,极为精细婉约;而李商隐则善于七言律诗,被后世誉为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恋情为题材情思宛转,辞藻精丽,读来朦胧绰约、荡气回肠。
李商隐虽长于七律,但偶作绝句小诗,每每出笔非凡,言简意深。譬如他最经典的一首小诗《登乐游原》,短短四句,写尽了多愁善感:
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
乐游原是汉代一处庙苑遗址,在唐代时已然荒废为一处古原,位于长安郊野,登上远眺,长安城尽在眼前。唐代很多墨客都曾登乐游原了望感怀而作诗。譬如最为著名的李白《忆秦娥》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而李商隐对乐游原情有独钟,常来此地望远不雅观赏,这首小诗便是其有所感怀而作!
诗中第一句便点出李商隐登乐游原的目的:“向晚意不适”,心情烦闷,故而“驱车登古原”以排解情怀。第三句则诗意一转,写所见景物之美:“夕阳无限好”,古原了望,夕阳美景令人陶醉。而结尾则又一转:“只是近薄暮”,如此美景,却薄暮将逝,哀伤顿生。
李商隐的这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以景写情,道出额世间哲理,也说尽了此刻的多愁善感。读来仿佛有深深的哀伤惋惜之情,同时也借此寓意出生之悲、家国之悲、古今盛衰之悲。诗虽短小,却蕴藉极深!
不过,近代也有人指出,这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并非哀伤悲观之意,个中“只是”二字千年来都被人误解,并解释“只是”本意为“正是、便是”,却被后世理解为“只不过、但是”。因而原来诗意应为:夕阳无限美好,正是在薄暮之时才有如此美景。
但这么一说,却将李商隐的诗意理解浅近、无趣了。只有迁移转变哀伤之情收为方才符合晚唐“夕阳薄暮”的气候,才符合李商隐的出生之悲和家国之念,也才呼应首句的“向晚意不适”!
也正由于“只是近薄暮”的迁移转变和哀伤感叹,才更能衬托“夕阳无限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