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叙事,交代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至今没有止息。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抒怀,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宫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抚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象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彷佛这面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由于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外子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圆的过去;既轮廓光鲜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遐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比拟的画面,墨客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抒写至此,墨客意犹未尽,颈联又以蕴藉有致的笔法进一步补足诗意。“春”而又“今”,“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外子“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怎不倍觉惆怅!
万籁无声的永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互文对举,共同形容“少妇”与“外子”。联系前面的“比年”、“长在”,可知所谓“今春”、“昨夜”只是举例式的写法。在“比年不解兵”的年代里,长期分离的夫妇又何止万万千万,他们是春春如此思念,夜夜这般伤怀啊!
这一联说闺中少妇和营中外子的相思。双方的离情别意之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这便是末联所写的:“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圆,公民安居乐业。这里写透夫妇别离的痛楚往后,自然生出的一层意思,揭示出诗的主旨,感慨深奥深厚。
这首诗构思新颖风雅,特殊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古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买卖,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匆匆迫;末联采取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全诗以问句作结,加倍显得言短意长,含蕴不尽。
(陈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