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生平写有几千首诗词,而与中秋有关的不下几十首,个中最著名的有以下五首。
这几天,在甲辰中秋来临之际,将这五首名诗用笔墨练习了一下,这既是对中秋的美好期待,也是对大文豪苏东坡的无限怀念。

在苏东坡的中秋诗词中,首推确当然是人们最为熟习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全诗虽然较长,却佳句叠出,读来让人感慨人生的深刻哲理和对亲人的万般思念,同时深切表达了纵然他和弟弟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同一轮明月、共享美好月光的思念之情。

中秋来了用文字抄写苏东坡五首最出名的中秋诗词。

熙宁九年(即1076),苏东坡离密州南下。
次年四月,其弟苏辙随他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往后方才拜别。
七年来,兄弟两第一次同赏“明月”,苏东坡因相聚而激动不已,同时也抒发了两人聚后不久又将分别的哀伤与感慨,酒后欣然写下了这首“中秋作”。

元丰三年(即1080)中秋,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在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二年,心情苦闷写下了这首伤感的中秋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匆匆,整篇以悲愤的氛围笼罩全词。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元丰五年(即1082)中秋,苏东坡连续居住于黄州,政治处境仍旧没有得到改进。
为了排解个人政治上的失落意苦闷和庸俗污浊的现实,神往追求那超凡脱俗的空想境界。

在上段,诗篇激情亲切赞咏了月光的美好和月宫的迷人。
而不才段着重抒怀,流露出词人对美好自由境界的神往与追求。
作者在词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月宫天下,真切动人,似实似虚,引人遐思。

元丰元年(即1078),苏东坡在徐州任上,而其弟苏辙则留守南京。
前一年中秋时节,兄弟两在徐州共同饮酒赏月,而今兄弟两却各守一方。
为此苏东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明月未出群山高”的诗篇。
诗中通过对月光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付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