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晏殊《浣溪沙》中这两句有一个典故,《宋人轶事汇编》引《能改斋漫录》、《墨客玉屑》等书中记载:“枢密使晏殊有一次出差经由扬州,在大明寺安歇。
他看到僧舍的墙壁上有许多题诗,便令酒保诵读,并令其不要说出这些墨客的姓名爵位等。
于是酒保就一首接着一首念,但险些每一都城还未念完就被晏殊打断说‘下一首’,直到读到这首,‘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
仪凤终陈迹,鸣蛙只废声。
悲惨不可问,落日下芜城’。
酒保念完,晏殊连连夸奖,就问何人所作,答曰江都尉王琪所作。
于是命人将王琪召来与他一同在僧院里遛弯儿谈天,当然了,聊得都是诗词歌赋这些。
当时是晚春时节,已有落花,晏公就对王琪说,‘我以前作过一首词,词中有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是下一句始终未能写出,真是苦思冥想不可得也,不知足下可有佳句?’王琪沉吟少焉,便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惊服。
之后便向朝廷举荐了王琪,让他做了自己的宰相府侍从。

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也无法给这两句词的版权归属做个了断,但至少解释了一个道理便是:美好的事物,总是不期而遇的,你绞尽脑汁地想要写出好的诗歌,却总也想不出真正能表达内心的句子;你苦苦地想要捉住美好光阴,它却总是悄悄溜走。
但当你放下这种执念的时候,美好的事物又像似曾相识一样平常涌如今你的面前,这也便是晏殊这首《浣溪沙》的主旨了,我们且来细细赏读一番,看看这位太平宰相是如何认识生活的实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

浣溪沙

北宋 晏殊

晏殊这首浣溪沙告诉我们认清生活的原形后要依然热爱生活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上阙前两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初读之时,恍然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想熏染,但细细品味,却是统统都没有变,饮酒的还是词人自己,宅院里的亭台楼阁还都是原来的样子容貌,就连这晚春的景象都好似自去年而来的故人一样平常。
统统都没有变,但又隐含着统统都会改变、都会消散的慨叹,于是词人吟下“一曲新声”,来抒发这种似闲雅、似伤怀的情绪。
不过,这两句词还是有一个情绪过程的,词人或许在宴饮同寅,或许独清闲后花园徘徊,起初的心情是轻快愉悦的,他看着这些始终不变的旧亭台、旧相识,但他逐步地又能敏锐感知到一些细微的变革,或许是有几位旧相识拜别了,或许是看到落花满径。
便是那一点点的物是人非,便被细腻的大词人感知到,也就使这两句词带上一点伤感了。

“夕阳西下几时回?”承接着上两句的感情,词人不禁想到更阔大的人道命题,那些流逝的美好光阴,几时能够重新回来呢?晏殊词中有一种魅力,便是他不去刻意表达哲学,但词中自有哲学,比如他那首被王国维称为人生三境界之一的《蝶恋花》中也是如此,“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也或许是词人情之所至,又有才华,以是吟咏出来的这些融情于景的句子,都寓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句“夕阳西下几时回”中就自有一种莫名的无奈,那是一种“明白了人生的残酷,但依然抓不住、节制不住”的无奈,便是你无论若何做、若何努力、若何试图去珍惜,它还是会消散、会溜走的一种无奈,你心里想说,“我已经明白了人生的实质是告别、是消散、是无奈,我已经很珍惜了,为何它还是不肯慢一点、留恋一点呢?”这便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残酷。
不过,幸好还有诗歌,词人用吟咏诗歌的办法将这样的“残酷”表达出来,就自有一种“识破生活的实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诗意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从情绪承接上来讲,“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对上阙情绪的延续,仍旧在讲生活的实质;而“似曾相识燕归来”则是词人无可奈何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诗意了。
这两句词之以是伟大,正是由于它不仅表达了一样平常诗词中的那种无可奈何的伤怀,更在于伤怀之余,他还有欣喜,他还有诗意,他还有聊以抚慰的东西。
无论生活的实质是什么,你都要永久热爱,永久热泪盈眶。
这就很“正”了,也就能表示晏殊小令词中特有的闲雅和雍容的气度了,这或许也便是晏殊不太瞧得上柳永的缘故吧。
当然,这两句从诗词艺术上来讲也是无可匹敌的,后人便有评价说是“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便是说“花落去、燕归来”好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难写,这也正应了本文开头的说法:美好的事物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心里的那份诗意,却是可以永存的!

“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实在这首词中最能“造境”(王国维语)的是这一句,你可以想象到词人在花园里徘徊的情景,落红满径,燕燕于飞,他徘徊着、品味着,不知不觉吟唱出了这首词,而一曲吟罢,词人也已经是“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都说晏殊的词艺风格上承南唐冯延巳,两人官居宰相之位,在位期间也都相对承平,于是词中也都透着一份雍容闲雅的富贵气度,那么晏殊这句词也就能使人想到冯延巳《鹊踏枝》中的那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月牙人归后”了。
而这种独立徘徊于花苑喷鼻香径中的形象,既有着词人无可奈何的孤独,也有着他想要独自品味的一份诗意了。

叶嘉莹师长西席在讲解晏殊词时总结出了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晏词中所表现的情中有思的境界;二是晏词中特有的一份闲雅的情调;三是晏词中所表现的伤感中又具旷达的怀抱;四是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这四点评价险些将晏殊词的特点全部席卷了。
不过我对眼熟词也有一点评价,忝列其后:

晏殊身位仁宗期间的宰相,国家太平无事,自身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他又是个明白人,他明白这些富贵都如过眼云烟一样平常终将消散,于是他不会像其他时期的宰相那样汲汲于保住这些富贵。
其余他还是个文人,自然更有一些人生苦短的伤怀,但难能名贵的是什么呢?是他明白了人生的短暂和富贵的无常,他不但明白,还乐意面对,不仅面对,他还要诗意的面对,这就境界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