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原创,尊重知识、尊重版权,转载请私信联系授权。

欢迎各位读者转发、点赞、分享

作者:洞见Neo

有一种孤独,叫做人到中年

年少不懂柳宗元读懂江雪已中年

“该上路了。

公元805年秋,一个中年男子坐着马车,缓缓行驶在南下的官道上。

他的脸上有些许凄苦之色,孤独的背影被一个巨大的影子覆盖,那是当时天下上最大的都城——长安。

10年前,他独自走进长安,以弱冠之岁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万人海选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

10年后,人到而立,亦如当初孤身来到长安,这一次仍是踽踽独行,寂静离场。

三十岁之前他是万人追捧的人生赢家,三十岁之后他是流落半生的孤独浪子。

他是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人到中年,他给自己写下四个大字,千万孤独。

01

柳宗元出身于河东柳氏,这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名门王谢,但是到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家境已逐渐败落。

“五、六世以来,无为朝士者。

曾经的辉煌让柳宗元光彩加身,可同样也让他背负起沉重的包袱。

尤其是父亲亡故,步入中年往后,作为家中名望最高的宗子,让他更加明白什么叫做,有一种孤单,只能一个人扛。

中年男人,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身份的不断叠加,属于个人的部分被无限挤压,更别提柳宗元年少成名,早早地肩负起一全体家族的任务和期望。

以是在这个阶段,他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奇迹上,这不仅是要证明自己,也是为了获取生命中的一丝安全感,好让自己能够轻微卸下一点生活的重担。

但天故意外风云,公元805年,刚刚上位没多久,赏识柳宗元的唐顺宗因病被迫逊位。

柳宗元所属的改造派在权力斗争中败北,刚刚而立之年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一夕之间又灰飞烟灭。

人到中年,奇迹崩塌,空想破灭,本身便是一场悲剧。

但是更让柳宗元痛楚的是,由于他的戴罪之身,族人受到池鱼之殃,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朝,显然是无法轻易抹去的污点。

于是,他从家族的“嫡之星”转瞬间变成了“丧门之星”。

面对亲人的抱怨和求全谴责,他默默写下这样一段话:

“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幸而缓于去世……恶行益大,世无所容。

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自言“性又倨野,不能摧折”的年轻人,在走向中年的过程中,褪去了所有的锋芒。

人到中年,你能够为所有人活,却很难活出自我。

你会创造,你的委曲须要自己消化,你的故事不用逢人就讲,真正理解你的没有几个。

你只能选择打碎牙齿咽进肚里,独自面对命运安排下的统统苦难。

罢官,好的;贬谪,就走。

这便是柳宗元当年的选择,只要一息尚存,不连累家族就好。

有人说中年人的孤独,自带一种坚忍不拔的属性。

可如果不是无人依赖,谁乐意去选择一个人的坚守。

正如《请回答1988》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们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倔强来承担年事的重担。
大人们,也会疼。

02

人到中年,除了奇迹,柳宗元的人生还有一段抹不去的遗憾。

盛年之时,正室杨氏难产而去世,曾经竹马绕青梅两小无猜,曾经共居陋室里举案齐眉。

她陪着他走过了年轻时奋斗的光阴,却没能分享他人生的半点辉煌。

在其所作的《亡妻弘农杨氏志》中,他无限追思着妻子的贤良淑德、温顺谅解,并且立下“之去世同穴,归此室兮”的誓言。

以至妻子去世多年,他依然不娶。

有人说柳宗元作为一个“犯官”,身上的枷锁太重,但是你别忘了妻子去世之后,他也曾一度位极人臣,再加上柳氏一族的名望,想要嫁给他的人恐怕早就踏破了柳家的门槛。

再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大概便是一个人在爱情里,最孤独的样子容貌吧。

人到中年,体会过爱情的美好,可以忍受失落去,却很难再遇见一个让自己刻骨铭心的人了。

不过,人生纵然有太多不快意,但是生活还要连续。

“家缺主妇,身迁万里。
茕茕伶仃,未有子息。

那一年母亲亡故,承欢膝下唯一的幼女也因病离世,他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人到中年,身边没有一个嘘寒问暖的人,在旁人看来你的人生一定挺失落败的吧?

更别说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传宗接代”的任务,至今仍旧是很多人的桎梏。

即便柳宗元无心再娶,他的族人也开始帮他张罗着“续弦纳妾”。

终极,柳宗元选择了妥协,陪她度过余生的是一个通俗俗通的平民女子。

人们常说,陪你走到末了的每每不是你最爱的那个人,而是恰好得当的那个人。

中年人的情绪大多被世俗的生活覆盖上厚厚的青苔,激情未必全部消亡,但是已经不像年少时那样轻易绽放。

想必再婚的那个夜晚,柳宗元也只是在心底暗自发出一声嗟叹:

算了吧,红颜心腹,对付一个中年人来说不过是一场奢望。

中年人看上去成熟端庄,无坚不摧,可又有谁细心不雅观察过他们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作家简·爱说:

“中年之后,逐步懂得,人生有些遇见,沧桑了岁月,徒留一声嗟叹。
如烟花,一刻的残酷后,剩下漫长沉寂。

委曲了自己顺应了他人,合了自己的心意又有太多割舍不下,中年人的孤苦大概就在于此,求不得一个皆大欢畅的结局。

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中年人最大的孤独不是爱而不得,而是明明知道什么是爱,却不得不在现实面前选择了自我掩埋。

03

公元815年,43岁的柳宗元奉诏返回长安,他本以为即便不能规复高官厚禄,但是能和年轻时候相交的那些深交好友们再度共事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但没想到等待他的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权力斗争,还未站稳脚跟,无端端又被丁宁到迢遥的柳州(今广西)。

这一去可不比永州,阔别中原,那些本来还能够偶尔往来的朋友再难碰面不说,又由于这一次的政治风波导致四海飘零,尤其是心腹刘禹锡更要远赴播州(今贵州)。

有些再见,是再也不见了。

唯一值得光彩的是,这一回他好歹落了个地方首长,再也不用过从前颠沛流离的生活了。

由于是一方大员,人们也不用像之前一样,由于“负罪之身”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他的身边也逐渐规复了一些人气。

但是,此时的柳宗元却更加孤独。

和那些奋力钻营功名利禄的人不同,柳宗元更想实现的是自己的政管理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身边的热闹,大抵只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的鼓噪与聒噪。

曾经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已经离散,他不愿与这些“新朋友”为伍,可身后还有一大家子等着他去维系生活,尤其是续弦之后,他还育有二子二女。

人到中年,一边渴望着高山流水,一边又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

中年不再像青年时热血纯挚、毫无保留,更多的是出于现实亲睦处的考量。

有些人你不想结交,却不得不笑脸逢迎;有些事你不想去做,却不得不勉力而为。

如果说一个人的孤独可以是一种选择,那么一群人的孤独,便是中年人最大的无奈了。

04

公元819年,年仅47岁的柳宗元病逝柳州。

而在迢遥的京师,唐宪宗刚刚颁布下大赦天下的诏令,可终此生平,柳宗元再也无法回到那个让他激情燃烧过的盛世长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被称为史上最孤独的小诗的《江雪》,成了柳宗元人到中年最真实的写照:

人生纵有万千姿态,唯中年得千万孤独。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往后的男人,时常会以为孤独,由于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赖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赖的人。

人到中年,谁还会原谅你的任性、理解你的酸楚?

一个又一个睁开眼的夜里,剩下大概只有孤独相伴。

“愿有人与你立薄暮,愿有人问你粥可温。

在这世间,最是大略,也是最难。

有一种孤独,叫做人到中年。

他们大概平凡,但是却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倔强,他们怀揣着一腔孤勇,披荆斩棘,只为给爱的人打造一个避风港。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中年人,给他一个拥抱吧,孤独的人很随意马虎知足,大概便是这一点点温暖。

本文由洞见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