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笔下的酒中之趣

牧童摇指杏花村落。

周汝昌师长西席在评价这首诗时是这样说的:“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普通的措辞,写得自若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幽美、兴味隐跃。
”这说得很全面了。
现在让我们再从酒这个角度作一点补充:清明时节,下起了雨。
这雨不是疾风暴雨,而是纷纭小雨,是杜甫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种雨,或者说是“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样的雨。
这时候,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的在路上跋涉着。
离家长行,一身怠倦。
小雨纷纭,弄湿了他的衣服,他望着雨幕下的茫茫大路,身心都感到清冷和纷乱。
他从心底发出一个欲望,那便是迫切地想探求到一个酒店,喝上几口,好暖暖他被水淋湿了的 身体和过于寂寞的心。
而他这个欲望是得以实现了。
牧童指给他,在那一片杏树的村落庄里就有他探求的酒家。
读到这,我们仿佛看到在杏花中间,那酒旗在隐约闪现,雨中的行路人,正满含热望向酒家走去,他将在那里得到温暖和安慰。
如果这只是个旅店,而没有酒呢?那么统统情趣都会变得枯燥乏味了。
杜牧在这里没有写酒宴、酒兴、酒醉,他只是淡淡地一笔“酒家何处有”,却把酒在人们生活中的浸染写得很真切、很深刻,写出了酒在生活中的分量。

杜牧诗词中不少这样的例子,只是在一个关键的地方,奥妙地安排一个酒字,就使全篇增长了无穷的特色: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它确有不少独特的地方,只是“酒旗风”一词就把全诗一下子点染得热烈起来,增加了生活气息,使这幅“江南春”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再看《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这首诗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题给木兰庙的。
诗里描述了花木兰这位巧扮男装的英雄少女抵牾繁芜的心境。
做为一个少女,她曾经“几度”想要回家去,那红妆、画 眉、理鬓、闺阁…都在强烈地吸引着她。
可是她想到国家之难,想到明妃(王昭君)自请和番之举,于是她举起羽觞,向明妃表示她敬慕之情。
这杯酒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在杜牧的诗里,还有另一杯难喝的酒: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烛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赠别》抒写了墨客对歌女惜别留恋之情。
在告别的夜宴上,一对相恋的人凄然相对。
烛炬在替主人惜别,蜡泪从夜晚一贯流到天明。
墨客是想在分别的时候,举起羽觞,向爱恋的人表示祝福,然后含笑把酒喝下去。
可是,怎么也笑不出来,的确是一杯好难喝的酒。

墨客在有的诗中也写到喝醉,但仔细琢磨,彷佛并不真的是喝醉: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诗题为:九日齐山登高。
由于晚唐的政治环境,使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心中充满难以排解的愁闷,不过墨客末了还是自己找到理解脱: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就不必过于伤感了。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墨客表示的“酩酊酬佳节”,也并不一定真的是喝得酩酊大醉来酬答良辰美景。
是的,从杜牧的诗中,可以知道他酒量不 大,也并不常常饮酒,更是很少像李杜那样醉饮,也有一首《初冬夜饮》可以为证: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

明年谁此凭栏杆?

这里“欢”字指酒。
古人以“欢伯”作为酒的别称。
“偶求”显然不是常常,更不是每天,愁思郁积,难以排解,只好借助酒来浇愁。

责编 / 王小异

美编 / 娜仁托娅

校正 /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