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尚书·商书·说命中》讲知行合一的一句话。
道理谁都懂,便是不去做。光说不练,空想者,终极只会一事无成。实践,才是考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行动起来,统统才有改变的可能。知道,如果不去做,即是不知道。
比如,你喜好旅行,制订了一整套方案,可是终极却没有去履行。那么这套方案,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此,我们知道“行”的意义大于“知”。王阳明之以是提出“知行合一”,并不是说“知”与“行”并列,而是“行”大于“知”,更侧重“行”。良知,谁都有,关键是能够“致良知”,能够去做,去实践。
提及来随意马虎,做起来却难。我们大脑中美好的空想,一个又一个,可是又有多少能够付诸实践的呢!
大部分都是“措辞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很多大家生的失落败,每每在于想得多、懂得多、说得多,而做得少。古人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言行同等,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