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这部剧虽然情节并不引人入胜,但是服化道十分精美,还原了一个空想的宋朝
剧中,无论是食器、酒器、茶器、文房等宋瓷精美大方,从中可以瞥见当下所盛行极简主义的身影,大道至简,风雅至极。

一、极简主义 1、西方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艺术领域,80年代末,向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发展,日渐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在当下,不少都邑人践行着极简主义理念与生活办法。
最显而易见的是无印良品风格物品大行其道。

极简主义最初是反对抽象表现主义,旨在肃清作品对不雅观者的压迫,追求形式的简洁性和极致性,思想的风雅性,因此最突出的特色是简约。
简约但不大略,去掉那些繁复冗余的东西,化繁为简,专注于符合利用的细节。

无印良品极简风

大年夜道至简精细至极从清平乐中看宋瓷之美与极简主义

2、中国古代极简主义

欧洲当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名言「Less is more」便是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这句话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写「少则得,多则惑」有异曲同工之妙。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中国古代文籍中虽然没有极简主义这个名词,但古代思想中有许多极简哲学理念。
道家经典《庄子》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和儒家经典《论语》中「以约失落之者鲜矣。
」都是极简宣言;而那些悠然自得的隐士们更是极简主义的先行者。

二、宋瓷所表示的极简主义

从唐到宋,从繁华到淡雅,全体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发生了转变,最直接的表示便是与日常息息相关的器物,宋瓷便是最范例的极简主义作品。

1、颜色素雅

宋瓷,最大的特色便是「素」,一件瓷器基本只有一个色调,颜色以白色、影青、青色、褐色为主。
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白瓷「既质玉之质,复白雪之白」、天青色釉瓷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湖田窑影青釉带温碗狮钮盖执壶

2、造型朴素

宋瓷工艺前辈,造型丰富,但最常见的却是取材于自然的动植物造型,比如瓜、果、花、鱼等。
匠人们对这些动植物的形体进行抽象处理后,以此为模型进行加工,田自秉师长西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写道

人们赏识宋瓷缘故原由在于,对器皿形体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细微的考虑,尺度的把控。

比如台北故宫瓷器佳构馆的莲花式温碗,状似半开的莲花,线条温顺婉约,高雅清丽,简大略单的造型却捉住了最精髓的部分,望之脱俗。

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3、纹样文雅

宋瓷在装饰上也别具匠心。
以花纹图案为饰的瓷器中,常见的有莲、梅兰竹菊四君子、牡丹等。
特殊是莲花。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篇文章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也带动了莲花成为宋瓷装饰上举足轻重的纹样。

除了花纹外,宋瓷上还有不少以文人墨客的书法或绘画作品作为纹样。
比如磁州窑白瓷刻划四言诗枕和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放鹞子瓷枕等。

磁州瓷枕

三、宋瓷极简之美的缘故原由

《易经》中写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宋人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制器尚象」,他认为人们制器既是为了实用也是为了「有所取象」,即有所寄寓。
宋瓷是道与器的完美结合,是宋代极简主义的表示,与全体时期背景和思潮息息相关。

影青釉瓜棱执壶

1、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和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宋代便偃武修文国策,社会上重文轻武,陶醉于「郁郁乎文哉」的氛围中。
《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中写道

一个新阶级——士大夫阶级——涌现了。
他们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并通过了科举考试,已做好准备,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任务。
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哲学、文化、文学、艺术、科技上所取得的造诣与那些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强大的经济力量结合在一起。

宋朝,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国家官僚体系的士大夫们逐步取代了贵族门阀的地位,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确切地说宋瓷是宋朝士大夫们的审美意见意义,终极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到全体社会群体中,成为社会群体的审美。

2、宋民气态:比起开疆扩土更关注内心

盛唐过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宋朝虽然立国,但周围少数民族政权能征善战,宋朝每每处于败北地位。
唐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大气日趋消散,哪怕是范仲淹所写的也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和狄青

廖奔在《宋艺术论》中写道

宋人失落去了汉唐那种博大、开阔、外向、奋发的眼界、胸襟、抱负与空想,变得畏缩、胆怯、内荏、羸弱,收回了对外界投注、企盼、征采的目光,转为对付内心的反视、自察、调息与自控。

温文儒雅、朴实守拙是宋人的心态,追求心灵的沉着与道德的完善。

3、理学器道不雅观和「格物致知」的思想

理学是宋朝时紧张哲学流派,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细、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的器道不雅观和「格物致知」的思想,是理学美学思想的根基,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影响了宋瓷的造型、装饰纹样、风格。

艺术史学者杭间认为:

理学表示在工艺美术上,使得宋代工艺的造型和装饰都显得较为平实;理学对付「器」的地位的安排,虽不至大得阻碍生活日用,但也约束了「奇技淫巧」的产生。

与宋代全体审美思潮相同等,宋瓷不仅仅是一件日常利用的器物,更是道德外化的表示。
制造、利用物品的过程中,感想熏染物品所通报的端庄典雅和朴实无华。

不雅观赏宋瓷是能够感想熏染到一件件作品中蕴含的文化意趣。
文人墨客们并不亲自烧制瓷器,但他们将自己的审美表示在此个中,简大略单,朴实无华,「淡泊以明志,宁静甚至远」。

这也正是极简主义所倡导的,心不为外物所役。
选择符合自己审美的物品并一以贯之,比起器物的华美繁芜,更欣赏大略自然,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