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就只好一个人披衣坐起,在庭院里徘徊。
四周人们都安睡了,只有他自己悄悄地感想熏染这份安宁。
心中也开始想起这人生的经历,抒发人生的感慨。

苏轼便是一个夜猫子,很多经典的诗词都是在他夜不能寐的时候写成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旬日夜记梦》写于夜间溘然醒来,《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撰写于孤独的中秋夜,更不必说由于“夜饮东坡醒复醉”而被书童拒之门外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了。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便是,半夜里睡不着,却常常有非常经典的宋词产生。
比如本日我们谈到的这一首宋词,便是个中的经典之作,仅仅是开篇的五个字就超越了很多作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半夜睡不着写下一首宋词被评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宋词便是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于他被贬黄州之时。
苏轼少年景名,不到20岁就高中进士,前方的道路看似一片平坦。
但是后半生极为不顺,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更是险些丧命。
此后被贬黄州,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连基本的吃穿都成了问题。

​人生当中遭受如此的变故,如何不让他夜不能寐?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实在无法安睡。
只能披衣坐起,在庭院里徘徊,看到天边的景致,写出宋词名句抒发心中苦闷。

非常光彩的是,他在诗词当中找到了抚慰。
而且在这首宋词的一开篇,便是经典之句,哪怕是只有五个字就非常的真切,描述出了墨客当时所处的环境。
“漏断人初静”之时,也便是到半夜的时候了,墨客看到“缺月挂疏桐”,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

​“缺月挂疏桐”这五个字非常的经典,描述非常真切,也奠定了全词凄冷的氛围。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夜晚,天地间彷佛只剩下苏轼一个人的孤独地走来走去,乃至连影子都变得缥缈起来。

一向旷达的苏轼,此时心境是悲哀的。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他非常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他,有人帮他分担这种悲苦。
但是很遗憾,这样的人生经历只能他自己承担起来。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心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词人以象征手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转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期间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唯有半夜一个人的行走,一个人的思考,才会有如此惊艳的作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