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山景,须得在雨后,雾敛云收,碧空如洗,峰峦叠翠,愈加清新奇丽。
历来写山雨的诗有很多,大多数墨客都是从视觉入手并加以形容或描述。
但是偰逊这一首《山雨》,则是从觉得出发,自然流出,因此被诗选家评为“纯乎天籁”。
偰(xiè)逊,元代墨客。字公远,又字伯僚。高昌维吾尔族。偰哲笃宗子。
元顺帝至正五年,偰逊考中进士,后任翰林应奉,迁宣政院断事官经历。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红巾军克上都,逼大宁,偰逊为避乱,携子弟逃至高丽。
元末,偰逊以尚宾出使高丽,又逢元朝鼎革,便留高丽不还,后被封为高昌郡公。著有《近思斋逸稿》,但海内已无传本。
下面这首《山雨》便是墨客避居高丽期间的作品。
《山雨》
偰逊〔元代〕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这首诗的大意是:
风狂雨骤,夜里,山中的雨一贯在哗哗地下着,只听得风声在林端呼啸。
墨客夜泊山溪,清闲清闲地躺在钓船之中,一夜风声雨声不绝于耳。
天明的时候只以为身下的钓船陡然高了起来,他还不知道,原来是昨天夜里的大雨如注,让小溪水暴涨了。
古人写雨景的诗比比皆是,偰逊的这首《山雨》,以其朴实无华的措辞、新颖奥妙的构思,受到人们讴歌。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诗的前两句全由听觉落笔,传入墨客耳中的都是飘洒在山间的雨声和呼啸于林际的风声。
“一夜” 解释这场山雨历时之长。“怒号”,看似写风,实则侧面渲染山雨之大。风助雨威,将山风怒号、山雨绵绵的雄浑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这两句尤为绝妙,本来山雨下的既大又久,一夜过后溪水必涨。
然而墨客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了欲进先退的“加一倍”写法,他并没有对“溪水长”的正面描写,还先说“不知”。
墨客先抑扬一笔蓄势,然后用“只觉钓船高”收束,虽然没有说“溪水长”,却更加强调了 “溪水长”,取得了平铺直叙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
“钓船”二字,读者仿佛看到墨客白天垂钓于山溪,到了夜间泊船眠于钓溪上。无意间通报出一种夜泊山溪的疏旷情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样平常。
此诗从表面看,墨客只是在描写一场山雨,韶光在夜晚,但“钓船”两字,非常蕴藉地透露出他所追求和得到的那种闲适和悠然。如果将“钓船”二字换作“小舟”,则意境和内涵都将大受影响。
这首诗无一典故,亦无富丽词华,全诗短短二十字,便将一场山雨的剧烈态势和墨客在一夜山雨过后的独特感想熏染,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令人“骤遇之如在线人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