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读音异读系列之磋商

第三节 古诗词中“见”的读音

◎南郭居士

前两节磋商了“斜”和“骑”在古诗词中的读音,这一节我们说说一个常见字“见”在古诗词中的读音。
实在大家对“见”这个字的读音并无异议,难点只在该字在诗词里字义的判断上,意思判断对了,读音也就精确了。

小学时打仗过一首诗,实在是一首北朝民歌:

古诗词中见字到底该若何读南郭居士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老师讲,“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是“现”(显露、显现)的意思。
当时我想,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写成“现”呢?而且见(jiàn)牛羊不也对吗?后来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通假字,在古诗词里要根据意思剖析它的读音。
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该句中的“见”也是通假字,都通“现”,是“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在《夜书所见》(宋·叶绍翁)和《所见》(清·袁枚)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中的“见”,都是“瞥见”“看到”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以是不读“xiàn”,而读“jiàn”。

这里须要简要阐明一下通假字。
所谓通假字,是指中国古书的用字征象之一,便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附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便是“通用、借代”的意思。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其余我们还要把稳差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假借单平分歧的文言征象,初学者随意马虎将其弄混,但这不属于本文谈论的内容。

现在言归正传。
因“见”在平水韵里虽有两个韵部,但都是仄声,又不做韵字,因此在格律诗中就不存在平仄及押韵方面的抵牾。
在词林正韵里都在第七部(仄),也不存在这方面的抵牾。
我们前面讲过的“斜”涌如今韵脚处时,还可以通过韵判断读音,“骑”有时也可通过平仄或者韵脚来判断读音。
而“见”只有仄声,这反而给我们判断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它在近体诗中的平仄押韵方面便不能给我们判别读音供应依据,我们只能通过其他路子进行判断剖析。

“见”在古诗中读“ xiàn”时,大多意同“现”,意为“涌现”,个别只有“现存”的意思。
比如“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路转溪头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等等。
但在文言文中通“现”的意思就多了,比如:

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展现,表露出来。
动词。
“信义安所见乎?”“才美不外见。

现在。
副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关于在诗词中“见”读(xiàn)的情行已经基本说清楚了,下面列举三个例子,诗中的“见”均通“现”: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曲江二首·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逐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凡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我们知道,“见”读“jiàn”时,是“看到、打仗、碰着、看出、会晤、见地”的意思,并且还作助词和姓。
部分古诗词中则以“瞥见”之意者居多。

笔者并没有统计,但据我所打仗到的“见”,在古诗词中读(jiàn)的彷佛要比读(xiàn)的多,而文言文中彷佛又恰好相反。
下面三首诗和两首词中的“见”都是不通假而读(jiàn)即原意的例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木兰花令】拟古断交词

[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民气,却道故民气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而下面三首诗中的“见”又比较特殊,因此分别阐明一下。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的词牌名叫【相见欢】,其“见”读(jiàn),非通假。

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中“若非群玉山头见”中的“见”彷佛有点争议,一些人说读(jiàn),一些人说读(xiàn)。
看了两方的情由都合理,而且阐明的都畅通,我自己也分别用通假和不通假试着阐明了一下,结果还都能说通。
不过看了一些网上的文章,认为诗中的“见”不通假的占多数,那么姑且我们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首诗也很故意思,标题中的“见”为原字,读(jiàn),而诗中的“见”却是通假字,读(xiàn),如果朗读的话我们就得把稳了,中国汉字的魅力就在这些细节中显现。

当然,当代人已经不须要通假字了,因此我们写诗时也就直接用“见”的原意了,更无须有言自己诗中的“见”读(xiàn)如斯。

附:

古诗读音异读系列之磋商

◎南郭居士

序言

最近一个文友把她的《诗词300首录音稿》发我,要我帮助核对一下个中一些多音字或异读词的读音,她说这是一套小学生及幼小衔接启蒙用的识字卡片,我溘然觉得此事重大,马虎不得,弄不好会误人子弟,于是便认负责真地核对起来。
不过核对过程中,创造许多字的读音分歧一,各有各的情由,乃至和该文友的不雅观点也不是太统一,于是我以为校注该录音稿涌现了难度,已经有必要对古诗的读音做一些明确的时候了,本着负任务的态度,最少要表明我的见地。
我以为自己的不雅观点必须明确,绝不能模棱两可,该怎么读该当解释自己的情由和依据,供读者参考。

不足为奇,曾有一篇《播音员请把稳,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帖子引起热议。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念cuī还是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念xiá还是xié?“一骑尘凡妃子笑”中的“骑”,念jì还是q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野”,念yǎ还是yě?该帖指出,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野(yě),与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衰(cuī)、斜(xiá)、骑(jì)、野(yǎ)已不同。

实在针对异读词的读音,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颁发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2016年5月作出修订),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紧张依据。
然而,它依然知足不了我们读古诗的哀求。
由于它“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且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这便是引发“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议论的终极溯源。

我随意查了一下“骑”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注明“骑qí(统读)”,没有“骑(jì)”读音。
又查了一下“斜”字,也未被列入。
看来的确有必要对古诗中的一些字的读法做出明确磋商了。
好在涉及古诗读音问题的字的数量并非很多,因此,针对此问题,下面我想通过一些详细的诗例,分节进行磋商并与读者商榷。

作者简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事情,籍贯甘肃徽县。
有近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种报刊书本揭橥。
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
合编有《雪藻兰襟精华诗词》、《清韵十二家》、《临屏精华诗词赏析》、《陇南青年文学年度诗歌精选2018-2019》等诗词选集。
曾发起创建枫叶文学社并出期刊《枫叶》。
撰写数十篇诗词理论方面的文章。
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当代诗入围奖。
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
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付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良诗词家”及“新时期诗书人家”称号。
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家、《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华精良传统文化传承人,入编2022版天下名人录,中华文化旅游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武都区作协理事、区诗词学会副会长,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陇南诗词》编审,《炎黄诗词》总编,《成州文学》顾问,雪藻兰襟诗词编审。
原佳构文化论坛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央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