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年纪轻轻,就能即兴写下《滕王阁序》,而贾岛却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对付一个作品的好坏,后世彷佛并不会看墨客写得有多存心,只会就事论事看字句的水平。以是千年文坛,有运气好一诗成名的,也有写了半辈子还是没能青史留名的。
古代如此,当代也是一样,本期要和大家先容的便是一位爱诗成痴的屯子大爷,此人名叫李志田。李大爷1943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普通屯子,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就没读书了。据他说他对诗歌的喜好是从小学就开始了的,那时候看到教材里的古诗,他被深深地吸引。
终年夜后,一边困难谋生的李志田,一边负责学习写诗。家境很差的他,乃至会花几十块钱买一本《全唐诗》。他把各种诗抄在本子上,负责学习。他这样做家人并不理解,在他们看来一个屯子人最主要的便是娶妻生子,踏实过日子。但年轻时的李志田,却把钱基本花在了诗上,连盖新居的钱都没有。姐妹们都出嫁后,父母也相继离世,一辈子没结婚的李志田,就守着他老屋里的诗书过。
可是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志田却费钱和一样喜好诗歌的农人墨客们办起了诗社,还办起来了诗报。这让笔者想起宋代文人林逋,他半生隐居,同样是一辈子没娶妻生子,却凭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等浩瀚精良的诗文作品,扬名文坛。但李志田大爷则显然没有这么幸运了,多年来他的诗作水平一贯受到质疑,不少人认为他写的不是诗,只是顺口溜而已,让我们来看个中一首:
《题自家宅》
编篱陋室一田舍,落絮飞花又晚霞。
绝子无妻罕客至,无钱破寂倩昏鸦。
这是李大爷的自嘲诗,从格律上来看,算不得是十分工致的七绝,有诗迷称这大概算是首打油诗。确实,民间墨客的水平很难与古代名家相提并论,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当代人能写到这个程度,实在已经很难得了。
前两句写自己居于陋室的所见所感。住在陋室里,看着落絮和飞花,伴着晚霞,这样的人生虽然略显落寞,但也别有一番情致。后两句概括了自己生活的几个特点:无子,无妻,无客,无钱。实在这两句真实地反应了很多民间墨客的状态,读来也是让民气疼得很。
除了这首七言诗外,李大爷还会填词,他曾寻衅过宋词的经典词牌《减字木兰花》,填过这样一首词:
《减字木兰花》
迁居何处,公社先批人共助。局促门窗,碎石泥坯简陋房。
当今领导,各处筹钱重盖好。今日雷锋,新桌新橱送屋中。
这首诗是李大爷在燕徙时所写。当地为了照顾他这样的老人,也感谢他常常教孩子们写诗,以是专门给他在村落里盖了间新居,他有感而发写了这样一首词。《减字木兰花》是宋词里难度比较大的词牌,当代很少有人写他。李大爷这首诗从字句上来看,确实算不得多故意境,和“老干部体”确实没什么差距,但这都是他的真情实感。
诗词本身便是歌以咏志的,或许像李大爷这样的民间墨客,由于笔墨功底等还不敷,写出来的作品也算不得很隽永,但他们有权抒发自己的心声。在他们平生的生活里,诗词就像一束光,照耀着他们前行的路。
这些年,民间呈现了很多墨客。有像女墨客余秀华这样大红大紫,拥有不少粉丝的个性墨客;也有像李大爷这样在屯子坚持写诗的老人。他们的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都是一样的。一辈子不娶妻,没钱盖房,却把费钱在诗歌上,写的诗还被不少人质疑,有人说李大爷太傻了,但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愉快就好。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