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深远,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
深,深浅的深;远,远近的远。深且远,在诗词中的大略理解可以是:意味深长。
苏轼评价王维诗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在诗词意境的表达上,可以先借鉴一下绘画中的“三远”是什么意思。
一、北宋画家郭熙的“三远”北宋的画家郭熙是宋神宗期间的宫廷画师,他在《林泉高致》中先容到“山有三远”:
1、三远
"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林泉高致》
郭熙对付绘画中的远,作了区分,站在山下仰望山峰是高远。如果这样说的话,祖咏《终南望余雪 》该当算是高远。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其次,“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站在山上望向山的后面是深远。我记得当年爬到泰山顶上,高高在上,俯视山的背后,是深邃迢遥的峡谷 。
然后,自近山望远山是平远。宋代杨万里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好。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爬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这是高度不足。如果居高望远,一览无余,就会创造山外有山,这可能便是平远了吧。
2、三远的差异是: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三远视角不同,其颜色也有不同,低处望向赶过清楚明了,高处俯视低处隐晦幽深,平平看出去,则有明有暗。
诗歌的创作中,墨客常采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法,利用景物的描述来表达情绪,这种写景之法实在很像画画,或者说完备可以靠画笔把诗的意境描述下来。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低处望向高处,清楚明了:
日照喷鼻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甫《望岳》虽然题目是“望”岳,实在杜甫想象自己站在“岳”顶望向远方,众山青未了,有明有晦,这是平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深远之色重晦,杜甫《登高》颔联写景有此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这是从绘画的角度来理解三远,可以品味诗词中写景的差异。
二、从《忆王孙》看意境的营造
上面说的是写景,可以参考绘画这种相通的艺术形式。
意境,不仅仅是实景,还有一些须要靠遐想的虚景,即写境与造境的不同。
在景物的后面还有情绪,有的感情清晰,有的感情隐晦,这种隐晦的情绪,所谓“言外之意”。物象加入情绪,即意境,墨客通过对付意象的选择与组合,营造出诗词中的意境。。
可以用一首词来举例。宋人李重元的《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销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薄暮,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首小词很大略,意象也是平凡可见,但是空气中彷佛飘散着淡淡的哀伤,读后去令人产生遐想:深闭门忆王孙的主人公是谁?她遭遇了什么,等待的那个人什么时候回来?
之以是会产生这种效果,个中很主要的一点是每个意象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环绕这首词的主题和情绪的特点。
1、意象的情绪色彩:
萋萋的芳草、不归的王孙、声声的杜宇、令人销魂的高楼、薄暮、雨中坠落的梨花、关闭的门。
这首词的意象,都是合营渲染这种“忆而不见归人”的悲哀情绪色彩
2、意象的背后含义:
芳草与王孙,是古诗词中的一对cp,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柳,常常表示离去与相思。登上高楼 ,望远思人,特殊是这句后面还加上了“空销魂”三个字来推动一下这种“望而不见”的失落落。
杜宇,本身便是一个悲哀的故事,相传蜀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去世后化为杜鹃鸟,啼声悲惨,因此“不忍闻”。
薄暮,表示光阴的流逝,又有阴郁降临的担忧。雨后的梨花,是受到风雨摧残又无可奈何的悲剧意象。
有的意象像兔子肉,自己淡淡的没有滋味,但是要看和什么辅料一起烹饪了。有的意象,类似于压缩的调料,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包,也会散发出浓郁的味道。
三、辛词《摸鱼儿 》 意境营造中的暗喻、寄托
辛弃疾这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用比兴之法让我们感想熏染意境的深远: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阕彷佛都是在写景物,辛弃疾用暮春时的落红、芳草、飞絮、蛛网描述出了一个颓废的意境。
下午换头处用汉朝陈皇后找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的典故,阿娇纵使千金买赋,依然换不回汉武帝的宠幸。辛弃疾借此表达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后面又用杨玉环、赵飞燕的典故,暗讽一时的宠幸也躲不过终极的悲惨了局。
结尾处,用持续串意象写景:危楼、斜阳、烟柳,暗示自己对付南宋政坛的担忧。整首词都笼罩在阴晦失落落的情绪色彩中。
南宋的词人越来越隐晦,加倍地寄托遥深,反而不如北宋人的作品读起来轻松不那么烧脑。
四、如何把词写得意境深远?
回到题主的问题:若何才能把词写得意境深远?
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意象有山水之景、有鸟兽草木之形、有人物、有用具、有建筑........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要考虑是否符合主题和情绪。
其余有的意象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
例如树叶与落叶、春叶不同,初日与斜阳不同、秋风与东风、西风不同、老翁与钓翁、渔翁不同、桃花与菊花、飞花不同...
八句(包括八句)以上的诗,中调以上的词,大多要利用典故, 典故的利用极大增加了诗词的内容含义。
例如街道与乌衣巷不同、石桥与谢桥不同、宫殿与阿房宫、昭阳殿不同...例如王昌龄这首《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团扇不是普通的意象,其本身就有寓意,代表了“失落宠”。《昭明文选》卷二十七:
昔汉成帝班婕妤失落宠,养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乌鸦用的是“寒鸦",打入冷宫的失落宠之人,虽然见到带有日影的乌鸦,但还是写作”寒鸦“而不是”暖鸦“。这是墨客之眼所看到并提炼出的意象。
而昭阳殿,即汉成帝刘骜宠幸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和她妹妹所居之地。诗中用团扇、昭阳这种意象暗藏班婕妤失落宠的典故,用”寒鸦“暗示心情与境遇。
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历史教化,这类作品并不能一下子看明白。其余,古人又常常用失落宠表示怀才不遇,犹如上面举例的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又是更深一层的寄托了 。
大略来说,做好一盘色喷鼻香味俱全的菜肴,把稳选好调料和食材。
好的词作,情景交融、蕴藉深远,有面远景,有言外意。有时候须要读者深入思考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
结束语
诗与词的意境略有不同,诗庄词媚,诗言志词言情。
纵然是闺情诗也和闺情词有所差异,以是秦不雅观的诗被元好问称为女郎诗。苏轼以诗为词,又被李清照认为不是真正的词家。两种评价虽有偏颇,但是有助于理解诗词意境营造时的差别。
结束时,录入老街《蝶恋花·登北固山》一阕,欢迎诗友们示正 :
亘古长江流不尽,几度斜阳,点点青山近。策马孙刘遗剑印,当年铁瓮初成阵。
欲说兴亡非我分,多景楼头,风雨催霜鬓。谢燕重来应有信,和君一曲如相问。
@老街味道
陆游为什么说 宁肯作大雁而去世 也不愿意做一个仙鹤而生
不雅观唐习律49 来自神秘王国的王孝廉 传世5首诗都在日本写成
不雅观唐习律48 怼元稹怼白居易怼宰相怼天子 韩愈的战斗力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