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曾写过一首《移居》,描写的是他从柴桑迁居至九江后的生活与心情,其诗曰:

昔欲居南村落,非为卜其宅。

闻多本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熟年,今日从兹役。

陶渊明写的这首移居措辞朴实回味无穷值得一读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首诗描写了陶渊明搬家后的生活。
这里的房屋虽然简陋,但邻居非常纯朴激情亲切,更不乏志趣相投之邻。
陶渊明和邻居在空隙时,一同评论辩论古今、诗词歌赋,却也成为人生一段佳话。

这首诗以“昔”字开篇,表达了自己很早就想搬到南村落来住,为什么呢?是由于这里的风水好嘛?非也,迁居至此,更多的是由于这里的人纯朴诚挚,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靠近大自然。

《左传·昭公三年》有云:“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陶渊明选择宅地的标准,不在乎宅地之凶吉,更在乎邻里之善恶,他的选择,多了一丝空想主义色彩。

对陶渊明而言,移居南村落的心愿,很早就有了,现在终于得以实现了,内心的欢畅可想而知。

南村落的屋子又小又破,但,那又如何?能有这样好的邻居和朋友,其他都可以忽略了。

很喜好《论语》中的一段对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此时的陶渊明,和颜回的心态该当是一样吧。

实际上,很多有识之士在对待房舍的态度上,都表现出了相通的心态。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一段经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很多人在读“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一句的时候,蓦然间会感悟出:人生真的无需过分纠结物质的享受,而是该当去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和邻居在一起的时候,或把酒言欢,或闲聊农事,总之是发言无拘无束,彼此诚挚相待,这样的邻里之情真是令人倾慕。

陶渊明的新邻居,既有农人,亦有读书人。
与农人谈天,便把酒话桑麻,畅聊节气与景象,与读书人谈天,自然是带着文人雅士的话题,他们一同欣赏奇文,共同剖析疑难的文义,享受精神上的互换。

陶渊明写的这首诗,让我们感想熏染到了他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