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王安石也是北宋主要的文学家,诗文均有经典作品留世,我们也常在语文书上读到他的名字。学散文时,他有名篇《褒禅山记》,“学者不可以不寻思而慎取之也”的不雅观点值得全文背诵,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画像
诗歌方面,他也留下很多名句,我们所熟知的“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他的,“炮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是他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是他的。
而王安石诗歌中最深入民气的一首,还得算一首咏梅诗,短短20字将梅花凌寒独放、纯净清香的形象与品质描写得淋漓尽致,千古一绝。不过,只管诗歌措辞朴素自然,但个中有一个字却常被人读错,你读对了吗?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wèi]有暗香来。
王安石爱梅,写过不少梅花诗,“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喷鼻香随野风”“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东风笑野棠”等都是他写梅花的诗句。个中最为有名的咏梅佳作,便是这首《梅花》,可谓浅近易懂,言简义丰。
这首诗写于墨客二次罢相,退居钟山期间。诗句句写梅花,实则句句在写墨客自己。那几枝立在僻静墙角,冒着寒冷独自开放的梅花,便是墨客的化身。那份幽独与坚守,是诗人情感与志向的寄托。
前两句写寒梅的所在。墙角,是梅花所处的环境:人所罕至,少人关注。风霜寒冷,是梅花开放时的景象。在百花寂静无声的早春时节,冰雪还覆盖着大地,梅花却已在第一缕东风到来的时候悄然绽放,“先于天下春”,却无意与桃李争春。
人生存于世,环境是影响成分,但绝不是决定成分,纵然是在墙角这样偏僻、不为人关注的角落,以及经受着雨雪风霜这样严厉的景象磨练,只要心存武断志向,便可以绽放出独属于自身的俏丽。无需他人赏识,不与他芳争艳,无惧寒冷,不惧孤独,这是梅的高洁品质。
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是由于有模糊清香传来。末了一句中的“为”常有人误读作[wéi],实在该当读作[wèi],为“由于”之意。这两句写得非常奥妙,既写了梅花的“色”:纯洁无瑕,洁白晶莹,以雪作比;又写了梅花的“味”,雪窖冰天里,梅的清香沁人心脾。
以是常有人问,王安石所写的,到底是白梅、红梅还是腊梅?自然是白梅,答案都婉转地藏在末了这两句诗里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诗里这几枝梅花,盛放了千年,孤绝了千年,始终散发着阵阵清香,传染着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也让我们懂得,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下,都应有自我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