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可谓是“神童”,这首《咏鹅》便是他7岁时的作品,是家里来的客人见他聪明伶俐,故意试试他,便指着池塘里的鹅让他来作诗,骆宾王只是轻微思考了一会,便吟诵出了这首《咏鹅》。
一首原版的《咏鹅》,多首“高仿”的《咏鸡》
除了咏鹅外,古人也有很多作品咏鸡,唐伯虎曾经就作诗三首来表达对鸡的喜好和对它守时报晓的夸奖。个中第二首原文是:“头上红冠不用裁,全身洁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到了明朝,开国天子朱元璋在早朝时听到雄鸡报晓,随即写了一首“打油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朱元璋虽为草莽出身,但这首诗却也写的大气磅礴,尽显霸王之气。
前面说的都是古人写的咏鸡,本日我们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却是一位当代人,他也写了一首《咏鸡》,并且得到了“农人文学奖”和万元大奖。他是谁呢?
他叫危勇,是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他也是一个通俗俗通的农人,2016年参加了湖南湘阴举办的屯子文化活动,就用了这个作品参赛,结果一炮而红,斩获大奖。实在危勇老人的这首诗能得到大奖还有其余一个缘故原由。我们先来看看原文:“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没错,网友也有相同之感,那便是和我们文章开头所说的唐代墨客骆宾王的《咏鹅》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网友发到网上之后便引来了一片质疑,由于这就像是《咏鹅》的高仿。
面对质疑,危先生长西席说他都是即兴创作的,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至于网上说的抄袭、炒作,他表示不懂。如果说危勇的诗是即兴创作的话,首先作为一个农人,能把对鸡的描写表达的这么好,解释他长于创造生活。其次这首诗和《咏鹅》一样表现的手腕都是直抒胸臆,用词大略直白,普通易懂。并且细品起来对仗还十分的工致。
“尖嘴”对应“曲项”,“对天啼”对应“向天歌”,从形到声逐一对应。后两句的皓月和晨曦则化用了同为农人出身朱元璋《金鸡报晓》的残星与皓月。如此说来危勇并非没有文化的农人,而是一位博学的农人,他长于引经据典,并且能够活学活用,如果只是纯挚的喜好肯定做不到,他一定在诗词高下了一番功夫。
后来又有一位雷公太极模拟了《咏鸡》,也是来源于自己的打太极的生活体验。“鸡鸡鸡,登高檐上啼;体健晨先起,绿领大红衣。”
博才的古人会偷
危勇写诗都知道化用古人名句,那么古人作诗又若何呢?
古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韵味,很少仿照别人的风格进行创作。像诗仙李白便是旷达豪迈并且授予浪漫,诗圣杜甫则是比较写实,常怀悲天悯人的思想。但这也并不代表古人在作诗时,不会借用古人的诗句。
1)天若有情天亦老
很多人对这句诗都非常熟习,但是要问出处,却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由于引用的墨客太多了。北宋贺铸的《小梅花》、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还有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是化用的唐代墨客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每一首化用后的诗词都成为了经典。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两句源自《诗经》,还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都是来源于《诗经》,曹操借用这两句放到了他的《短歌行》中,奥妙的表达了爱才若命的心情,同时又增长了诗词的韵味,一石二鸟。
不管是古人的借用还是今人的化用,都是对我国古典文化诗词的欣赏。虽然现在我们倡导口语文,已经很少有人懂得作诗的韵律和平仄关系了,但是有好的诗词,即便是打油诗,我们都该当报以鼓励的态度。何况是出自一位农人之手的诗,我们不应该过分的苛责。
实在像危勇一样喜好中国诗词的人还有很多,而且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上届诗词大会的冠军雷海为,便是一位外卖小哥,只有像这样喜好诗词的平凡人不断增多,才能更好的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古典文化诗词。
参考资料:《咏鹅》《咏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