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这句出自苏轼的《赠东林总长老》,意思是溪水潺潺犹如佛的广长舌,传授着佛法;山色青青,无不是清净的佛身。
这可真是把世间万物都融入了禅意之中啊!

“万法本闲人自闹,更从何处觅菩提。
”——这句出自宋代释宗杲的《送超僧鉴》,说的是世间万物本来都是清闲清闲的,只是人们自己在闹腾。
要想找到菩提(觉悟),实在根本不用到处寻觅,由于它就在你自己的心里。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这句出自宋代释绍嵩的《咏物》,用竹影扫阶、月穿潭底来比喻心境的宁静与超脱,真是妙不可言啊!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送超僧鉴》,这句诗用诙谐的语气调侃了那些一味研讨书本、不求解脱的人,说他们就像投窗的飞蛾一样太痴迷了,不知道何时才能“出头”呢!

那些骨灰级大年夜彻大年夜悟明悟己身的古诗词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可是禅宗的经典名句,出自六祖慧能的偈语。
它见告我们,心本来便是空的,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这可是大彻大悟的境界啊!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出自宋代德诚的《船居寓意》,用钓鱼的比喻来说禅理,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这句出自宋代释宗杲的《颂古十七首其一》,说的是世事多变,但只要我们心头无事,就能拥有一片宽广的天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又是六祖慧能的一首偈语,和前面那句一样经典。
它见告我们,菩提树下并没有真正的树,明镜台上也没有真正的台。
统统本来便是空的,哪里会染上尘埃呢?这可真是大彻大悟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