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在第二十章中老子说过“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昏昏”,这是在说做人的道理,由己推人,推及家庭,再推及国家,其道理是一样的。
以是,闷闷,便是宽厚仁慈,而非琐屑较量。察察,便是过于明察秋毫,睚眦必究。
本句的意思如果当政者不立机巧,宽以待人,那么百姓就会淳厚忠实;相反,如果当政者过于苛酷严厉,百姓就会刁滑、抱怨。
有国必有民,有民必有政,政必有制度,以此约束于公民,是和谐的保障,但它并不是司法者的特权,也非剥削公民的工具,如果制度过于压迫,公民难以喘息,毫无自为空间,假以时日,势必会官逼民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福祸相依之理,正如“塞翁失落马,焉知非福”,万事万物自有双面性,阳极而衰,否极泰来,是无法规定福祸之标准的,既有兴尽悲来,也有柳暗花明,以是老子要我们时候保留一颗平常心,不因外境而轻易动荡。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如果我们规定了什么是“正”、“善”、“美”,那么人们就会追逐这个标准,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刻画成那个样子,这本是好事,但是人多好径,爱走歪路左道,又把己之私欲视为条件,以至于变正为邪,变善为妖,于是就有了伪君子,有了作秀,也有了大奸似忠,大伪似真…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偏离“道”太久了,以至于越来越不明因果,断念塌地,执拗不化。
因此贤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末了老子总结,贤人该当是什么样子的呢?
方而不割:方便是循规矩,不谋私,不妄为,割者害也,不割便是不害,以是贤人以方为体,以圆为用,外圆内方,随时顺理,灵巧把握。
廉而不刿:廉者清而不贫,洁而不染;刿,割伤之意;贤人廉明有原则而并不侵害百姓,也便是严格哀求自己,并不把这个要喝强加给他人,也便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直而不肆:直,正派,坦直;肆,放荡,肆意;为人正派,坦直却有分寸,不放肆,更不肆意妄为,就像现在好多人,一旦知道一些所谓的道德标准,且不管自己能否做到,却总是站在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指指示点…
光而不耀:光亮却不刺眼,这个不难明得,这便是咱们平时所说的做人要“低调”,由于“君子无罪,象齿焚身”,太过浮夸,必定会招来他人的妒忌与仇恨…
本章看似说为政,也是在说做人;说贤人,也是在说为政,由于为人,为政其理无二,皆是“惟道是从”;贤人之德,守“中正之道”,“守实在,而不居其华”,以贤人之修用之以国,则国可安定靖。
本章中“福祸相依”,更是表达了老子深刻的辩证思想,万物负阴而抱阳,反者道之动,阴阳相对又互生,可是“人之迷,其日固久”,不解自然大道之规律,齐心专心只追逐名与利,却总忽略名利背后的祸与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