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现存的二百二十二首诗歌,四分之一是田园山水诗。个中有一首写庐山瀑布的五律,颇能代表这位贤相洒脱豪迈的艺术风格。
一、《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赏析《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唐·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诗作意译:万丈悬瀑从空中奔驰直下,仿佛来自迢迢的银河。它带着紫色的水气,穿过山间树枝的障碍,喷溅出重重的云层。它这天照后生出的彩虹,还伴随着风雨的声音。庐山似瑶池般秀美,天空和瀑布被水雾连成了一体。
这一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当时张九龄在朝中的靠山张说倒台,张九龄受其牵连被贬官,一开始被贬到冀州担当刺史。张九龄上书唐玄宗,要求改到江南,方便他照顾家中老母亲。唐玄宗念其才华,网开一壁,应允了他的哀求。
后来,张九龄几经波折,终于转任岭南道按察使。他本属岭南人,能够回到家乡自然大喜过望,于是对唐玄宗戴德戴德。这一首《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中,就奇妙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古人评价张九龄的诗风,说他上承《诗》、《骚》,看重比兴。用词则十分“清省”,讲究风骨。这一首诗也正如所言,意象用得极为清省。对付瀑布的刻画,只取其远景写了一个大概。
诗的头两句,用“万丈”对“迢迢”,写出了瀑布之高和天空之远。用“红泉”对”紫氛”,写出了瀑布在太阳光照下的颜色之美,并为第五句的“日照虹霓似”做了铺垫。
一、二句总体上来说,写的是瀑布静态高远之美。三、四句写的是庐山瀑布动态漂洒之美。五、六句写的是瀑布飞流直下时穿破树木和层云的障碍,象征着他在仕途中披荆斩棘,拨云见日的过程。
由于傲人的才华,张九龄在朝堂上三起三落,由于清高的品性,得到了当时大部分人的尊重。他本是一名岭南布衣,末了竟然成为开元一代贤相。
阵容远播,受到万民的敬仰,这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啊。张九龄对付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并且他从不避讳二心坎的得意之情。这一点风骨,正是自屈原的《楚辞》中学来。
他在诗中把自己比成飞瀑,又把飞瀑比喻成一条光芒刺目耀眼的彩虹。它自青空之下从天而降,一起飘飘洒洒,还夹杂着欢畅的风雨声。到了末了,瀑布与天空竟然连成了一体,融入了全体大自然,就像张九龄当时的心情一样平常。
二、岭海千年第一才子张九龄是唐朝韶州人,他的老家就在如今的广东韶关。在唐代,那个地方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蛮荒之地。相传,张九龄是西晋文人张华的九世孙,先辈由于当官搬家至岭海。
张九龄从小聪慧,七岁能文。自小酷爱读书,终年夜后知识非常渊博,儒、佛、道家以及玄门经典无一不通。被誉为“岭海千年第一才子”,也是岭海的第一位名相。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二十四岁的张九龄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一举夺魁。结果落第士子们认为考官左袒他。由于他来自“蛮荒之地”,以是主考对他降落了标准。于是,中书令就主持了一场重考,没想到张九龄仍旧拿了第一名,大家才真正服气了。
又过了四年,李隆基为选拔人才再开考试,结果他又拿了头等。后来李隆基当上了天子,立时把他升成“左拾遗”。张九龄的仕途,仿佛来得比较顺利。
当时有一个叫张说的人当上了宰相,由于与他同姓,把他视为同族,一贯很照顾。后来张说犯了事被罢免,本来牵连到了他,可是他给唐玄宗上了一个折子,唐玄宗立时又想起他的好来。
张九龄当了宰相后,忠实耿直,品行端方。为了坚守原则,乃至不怕得罪唐玄宗本人和武惠妃。自己的恩人办事欠妥当,他也不会留情面。由于爱好文学,张九龄还大力提拔人才。像王昌龄、王维和卢象等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在野的孟浩然也对他非常敬仰。
张九龄除了五言诗写得特殊好,他的文章也很出众,他的《曲江集》曾被人誉为“唐集之雄”。杜甫评价张九龄之出身于岭南,是“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而提到他的文章和诗篇,则说:诗罢有余地,篇终语清省。
张九龄作诗重质不重文,以是他的诗风自开一派,修辞上没有什么累赘的用语,完备靠比兴去传染读者。虽然用语清省,但是警句却不省,深得《诗》、《骚》精髓。
张九龄在盛唐初期的影响非常巨大,他的诗品和人品同样超拔脱群。因此清代人在编写《唐诗三百首》的时候,把他的《感遇二则》放在开篇。在《感遇》诗中,他像屈原一样用“兰若生春夏”、“江南有丹橘”来比喻自己的君子品性。
结语前一阵读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总以为他十分有才华,唯一不好的点便是夸耀自己。不过,后来读了《楚辞》,再读张九龄、陈子昂等人的诗,创造他们都有同样的“毛病”,个个都爱自夸。
比如屈原,他自比喷鼻香草美人。张九龄就一下子“兰若生春夏”,一下子“江南有丹橘”,在写庐山瀑布的这首诗中,他竟然把自己夸成了一瀑布和彩虹,切实其实不给“吹彩虹屁”的人活路。而后来陈子昂吹牛的级别,又在张九龄之上,他直接吹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是天下第一。
原来,中国文人来自夸,是源于《离骚》的一大传统。不会吹自己牛逼的文人,绝对不是中国好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