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兀自穿越亘古不变的光阴隧道,却留下了博大宽厚的情怀和生生不息的文化情怀。
古往今来,黄河成为无数墨客吟诵的工具。

唐代李白便是一个黄河情结很浓的墨客。

裴十四是李白的好朋友。
开元二十五年(737),李白与山东绅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闲看杂树生花,静听溪水叩石,举杯纵酒酣歌,过着闲适的生活。
然而裴十四要辞别西行,李白写下了《赠裴十四》一诗。

朝见裴叔则, 朗如行玉山。

黄河在唐代大年夜诗人李白笔下是什么样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肚量胸襟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遇见裴十四犹如见到了晋朝的裴叔则,您的通透豁亮清明犹如玉山,辉光照人。
您的肚量胸襟宽广犹如黄河落天,气度博大彷佛海纳百川。

李白用黄河比喻裴十四的胸襟,即是他对裴十四的惊叹,也可见他对黄河的敬仰。
“黄河落天二语,自道所得。
”清代墨客沈德潜在评价《赠裴十四》时,禁不住惊叹李白的诗情。

我一贯以为,《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是李白黄河诗歌中最为大气磅礴、气候非凡的一首。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涯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西岳西岳峥嵘雄伟,李白站在西岳云台向北眺望,黄河犹如柔美的丝带逶迤而来。
河水咆哮,怕打山岩,漩涡犹如滚滚车轮,声音訇然,惊动三秦大地。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贤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山岩崔巍,惊涛拍岸,彩虹悬挂在黄河的上空,千年河水今清明,这是贤人涌现的吉兆。
某非是河神一声长啸,劈开两山,河水洪波喷涌,急奔东海。

在这首送别诗中,李白把黄河的气势写得很是到位。
丹丘子和李白是一对好驴友,他们志趣相投,情深义重,关系密切,李白曾经给他写过十多首诗歌。
天宝三年(744),李白已经被唐玄宗李隆基赐金放还,带着无限的悲意离开了长安。
便是这年,丹丘子要到长安去,李白在西岳西岳写出了这首诗。
这首诗收如万骑忽敛,寂然无声,放如文漪落霞,舒卷残酷。

在李白描述黄河诗歌里,《公无渡河》是一首让人产生悲意的诗歌。
对李白而言,他民气抱负在现实生活的彭湃横流中,变得黯淡,变得酸涩。
没有他救,更不可能自救。
李白心头注定涌满了幽怨,涌满了酸楚。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黄河自西而来,劈开昆仑,一起向东,咆哮奔流,破开龙门。
面对波浪滔天的黄河水,尧帝禁不住感慨万千。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大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黄河恣肆彭湃,犹如猛兽。
为了管理水患,大禹不滚在襁褓中呜咽的孩子,弃家为公,乃至三过家门而不入。
水患终于管理好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风沙依旧肆虐。

李白诗中紧接着写到了古代一个痴狂的男人,他头发散乱,清晨渡河。
邻居们没有谁理会他的行为,而只有妻子劝阻他。
然而,妻子的阻拦无济于事,他跳向河里。
猛虎可缚、大河难渡,这个痴狂的人很快被狂浪吞没了。
他尸体漂到了海中,被长齿如椽的鲸鱼吞噬。
留下了他的妻子,日日箜篌,悲悲戚戚。
可是,呼唤不回自己的丈夫。

黄河,在李白的心中,又是那样的让人充满悲惨。

在李白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慨叹里,既有雄气,又有沧桑。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的歌咏中,既有愿望,又有无奈。

黄河的原谅大气,雄壮幽美和恣肆彭湃,在墨客李白的诗文中,变得有了温度和棱角。
黄河浩浩荡荡,川流不息,李白的情怀不朽。